浅探棉铃虫综合防治(2)
2016-03-21 01:08
导读:棉铃3、4代:主要以为害幼铃为主,棉铃基部有蛀孔,孔附近有虫粪,正蛀食的幼虫虫体大半露在铃外;被蛀棉铃遇雨很容易霉烂脱落,不脱落的被害棉铃
棉铃3、4代:主要以为害幼铃为主,棉铃基部有蛀孔,孔附近有虫粪,正蛀食的幼虫虫体大半露在铃外;被蛀棉铃遇雨很容易霉烂脱落,不脱落的被害棉铃部位成为僵瓣。
1.4棉铃虫发生规律
我区棉铃虫一年发生 3-4代,全年发生3个完整世代和1个不完整世代。越冬代棉铃虫蛹羽化在 4月底至5月上旬。一代棉铃虫发蛾高峰期5月 15-25日左右,产卵高峰在 5月 20日-6月 5日,一般 5月底-6月 5日出现幼虫。一代幼虫滞蛹期为 6月 10-20日,二代羽化期为 6月 20-30日,发蛾高峰期为6月 23日-7月 4日左右。产卵高峰期 6月25日-7月 5日,一般 7月 1日后出现幼虫。二代幼虫化蛹期为7月 15-24日,羽化期在 7月 21日-8月 1日,发蛾高峰 7月 27日-8月6日,产卵高峰在7月 29日-8月 8日,8月 4日后出现幼虫。三代幼虫化蛹一般在 8月 20-28日,羽化期8月 26 -9月6日,羽化盛期 8月 30-9月 10日左右。根据近几年的田间调查,三代蛹大部分滞育,仅有 20%-40%羽化产生四代。二、三代发生世代重叠严重,进入 6月 20日以来诱蛾一直居高不下,成虫发生高峰期不太明显,6月 30日-8月 30日棉田内 1-6龄幼虫均有发生,直到 10月15日仍能发现幼虫。棉铃虫化蛹一般选择棉田内直埂、横埂或棉田沟内,在土壤较湿润向阳处越冬,每平方米棉铃虫蛹 1.2-6头以上,最高达 112头,棉田沟内向阳处每平方米 0.4-3.6头,棉铃虫化蛹深度 2-7cm,占 60%-70%,8-10cm占 20%-30%,10cm以上仅占 5%-10%左右。棉铃虫化蛹深度、发生时间与气温高低有明显的相关性。如 2006年 5月份气温比正常年份高出近 100℃以上,各代棉铃虫发生期比 2002--2005年提前 5-8天。
2.棉铃虫综合防治
2.1防治
⑴加强田间管理,有条件的地区实行冬耕冬灌,消灭越冬蛹。
⑵适时间苗、定苗、整枝、打顶、打空枝和打边心等,并及时带出棉田集中处理。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⑶选种抗虫品种(系),例如选98-6等品种。
⑷棉田种植诱集作物,如每亩棉田种植玉米诱集带,能较明显地减少棉上棉铃虫的落卵量,减轻棉铃虫对棉花的为害。
2.2生物防治
虫制虫,保护棉田有效态天敌,如瓢虫、中华草蛉等,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使用生物性农药,如爱福丁等生物性农药。
2.3成虫诱杀技术
⑴杨树枝把诱杀每亩用杨树枝把10把左右,效果显著,此外应用性诱剂效果较好,可减少棉田有效卵量。
⑵灯光诱杀成虫用高压荧光汞灯、黑光灯诱杀棉铃虫成虫效果显著,尤其在棉铃虫大发生时,可减少棉田落卵量50%以上,每灯距200米左右。
⒋化学防治
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