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大学生就业现状(2)
2016-04-07 01:08
导读:另外,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还有一个“滞后期”,而且将会进一步扩大,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由外向型企业向各类企业,由劳动
另外,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还有一个“滞后期”,而且将会进一步扩大,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由外向型企业向各类企业,由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向规模以上企业,由农民工向城镇劳动力特别是高校毕业生蔓延,也就是说2009年我国的经济增长短时期内不会出现明显的经济复苏,劳动供给数量与劳动需求数量上严重不平衡将进一步扩大,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2 劳动力市场上的供求结构矛盾问题突出
自1999年高校扩招。民办院校办学条件的放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我国高等教育开始步入大众化阶段,但是我国的高等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从发展规模还是培养质量来看,还存在较大差距,大学生仍然是我国劳动力资源中的可贵部分。然而在我国大学生就业却出现了很严峻的局面,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失业,劳动力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岗位空缺与大量寻找工作的失业者并存的“结构性失业”现象。最典型的大学生“就业难”与“技工荒”并存的现象,反映了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当前的教育目标和市场需求的不适应和脱节。
2.1 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现状
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大致集中在三个方面:层次结构、专业结构和地区结构。在层次上,
研究生的就业率可以达到98%,而专科生的就业率为75%左右。在地区上,毕业生往大城市拥挤的现象突出,而西部不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一些区县需求人才的数量大,但没有人愿意去。而最突出的还是专业结构矛盾。
由于专业结构性矛盾的原因不能就业,其具体表现为许多毕业生所学专业陈旧,社会没有相应的需求或需求量较小,而毕业生数量过大,供大于求,有的则表现为高校在短期内对一些热门专业急剧扩招,相应专业毕业生激增,出现热门专业不热,供大于求的现象。同时社会上一些新兴行业急需大量的人才,但相应专业的毕业生却供应不足。这种冷门专业,过热专业毕业生滞销,而一些新兴行业所需专业人才却供应不足而呈现出的专业结构性矛盾,是制约当前大学生就业的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所以从这种专业结构性矛盾存在角度来看,我国的大学生出现就业难的态势不是因为大学生的数量过剩了,而是由于大量的毕业生难以适应社会需求所致。比如:目前全国高校在专业设置上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计算机、法律等热门,学校都希望开设这些专业,而没有考虑到培养特色、办学条件和市场的需求变化。盲目的扩大这类专业的招生规模和人数,使得这些原本很热的专业,由于人才培养的过剩和质量不高,导致了大量的
法学,计算机人才不能在本行业就业,而被迫转行。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2.2 解决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