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支农资金\农业区域经济发展相关性(2)
2016-04-20 01:06
导读:(一)农业区域经济现状与发展趋势 法国经济学家佩鲁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著名区域经济增长极理论。根据区域经济增长极理论,培育出农业区域经济的
(一)农业区域经济现状与发展趋势
法国经济学家佩鲁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著名区域经济增长极理论。根据区域经济增长极理论,培育出农业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使之产生区域经济的聚集和辐射效应,带动其他相关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农业区域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农业区域经济城镇化发展滞后、高等资源要素缺乏、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区域中的工业未能有效地支援农业及其他产业的发展,农业区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程度不高,还有农业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的现象依然存在。农业区域经济是开放型经济,发展农业区域经济应把培育支柱产业、培育专业市场与实施“走出去”战略紧密结合起来,顺应经济市场化、国际化的大趋势,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和开放型经济的思路来提高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同时,要提高农业区域经济的市场化程度,推动产业集群,培育高效益的农业产业,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创造农业区域经济增长的新模式。
随着农业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农业区域将是生产生活资料和加工最理想的环境和基地,农业区域的经济质量、环境质量、人口质量和生活质量将全面提高,因此,创造最佳投资环境和最佳人居环境,将是农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这就要求必须以现代化眼光来总揽农业区域经济发展的全局[2]。
(二)农业信息化在促进农业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农业信息化为农业区域经济提供特色数据信息支持。农业信息化要积极推进地方特色数据库建设为农业区域经济发展导航。由于农业地方文献具备鲜明的区域性特色,农业信息化特色数据库应根据当地的地域状况、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立足当地农业发展的特点。如农作物品种数据库,畜禽
养殖、蔬菜种植、农业商情等2.为特色农业区域经济产品提供推广平台。如浙江省有平原、丘陵、山地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地类型多样决定其农产品类型多,品种丰富,可向旅游者提供当地农副产品多样,为观光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省内农村观光资源类型多样,有乌镇、南浔、西塘等江南水乡古镇 [3];区域信息站可以利用自身网络平台推广特色农业旅游产品及其他农业区域经济产品,以此带动相关农业区域经济的发展。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3.为农业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湖南师范大学王爽英等的《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的湖南省农业区域经济评价及发展方向》:以湖南省14个市州为研究单元……借助DIS数据处理系统,提取出代表各市州的农业发展现状的3个主成分,在此基础上得到各地州市的综合得分,据此将各地州市分为农业核心区、农业优势发展区、农业综合发展区和农业生态发展区,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4]。这样的信息应依赖农业信息化及时反馈给农业决策部门,为农业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地方农业信息数据库建设要做好地区农业基础资料的调查与分析工作,正确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和规模、部门结构及作物结构;为区域农业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生产的转型升级作出一定贡献。
4.为龙头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充分发挥区域经济的聚集和扩散效应。农业信息化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生态生长区为基础,为区域经济选择开发潜力大、后续产业链长的产品为重点,确立主导产业,培植龙头企业,围绕龙头企业建基地。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由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由兼业经营向专业经营过渡,充分发挥区域经济的聚集和扩散能力。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