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扩大农民消费研究:基于改善农村消费环境的视角(2)

2016-04-20 01:06
导读: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上各种矛盾也凸显出来,一些农民价值观念扭曲,加之当地执法队伍力量不足,农村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给农民生产生活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上各种矛盾也凸显出来,一些农民价值观念扭曲,加之当地执法队伍力量不足,农村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特别是在农民外出务工的时间里,农村自我防备能力薄弱,一些不法分子的犯罪异常猖獗,特别是偷盗、拦路抢劫、甚至是杀人等恶性犯罪。农民出于自我保护,很少购买大宗、贵重商品。在这样的治安环境下,农民培养出了谨慎的消费心理,他们的消费仅限于生存和基本生活消费,严重抑制了农民消费意愿。 
  二、中国农村消费环境失谐的原因分析 
  (一)优化发展城市的战略是农村消费环境失谐的历史原因 
  中国农村消费市场存在的问题由来以久,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目标,选择了“城市偏向、工业先行”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忽视农村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两个大局”方针,先发展经济基础较好的城市,先富带动后富,以农哺工,农民消费发展受到极大限制。政府优先发展城市的战略不仅没有在财政政策上倾斜农村,还剥夺了农村自我发展的空间,给农民造成大量损失。没有政策支持,农村消费环境才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境地。

  (二)城乡二元结构和中央转移支付不力是农村消费环境的失谐的制度原因 
  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存在着城乡“二元结构”。这些“二元结构”把城市和农村严格地分开,严重束缚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村的消费环境与城市相差越来越远 [3]。农村消费环境不佳的另一个制度原因是政府对农村的转移支付作用有限。现行的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制度,不管是在支付规模上,还是在支付形式上都没有刚性规定,对农村的转移支付缺乏透明性。于是就出现了挪用专项款、搞政绩工程、领导项目和感情项目等一系列问题,而很少真正用到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上,起不到均衡地区间差异的作用。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三)相应法律不完善,执法力度不强是农村消费环境差的社会原因 
  目前,中国规范农村消费的相应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地方政府很难依据宪法精神制定具体法规来保护农民利益。加之农民法律意识不强,自身权益受到侵害也只能自认倒霉。由于农村执法队伍力量不强,在保障农村治安稳定方面显得力不从心,甚至有的公安机关在接到农民报案后,只接受不处理。使农民对地方执法队伍信心不足,无法安心进行农业生产,更不敢进行贵重物品的消费。 
  三、改善中国农村消费环境,扩大农民消费的对策 
  (一)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改善农民居住环境,促进分散农民集中定居也是中国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政府在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后,应积极推动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在此基础上,建集中生活小区或是实行村庄合并,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把分散的农民集中起来,建成新村。当地农民应抓住新农村建设的契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提高农民收入,从而启动农村市场,提高农民消费水平。 
(二)提高对农村的财政投入的效果,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为提高中央财政对农村的转移支付能力,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一是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建立严格的专项拨款项目准入机制。把好专项拨款立项关,清理和压缩现有的专项支付项目,取消当前一些名不副实的项目、重复交叉项目、过时项目,把这些款项归入一般性转移支付。二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和监督制度,提高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效果。对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建立监督评价体系[4]。在此基础上,政府加大向农村薄弱的基础设施方面倾斜,为农民消费提供条件。对农村的转移支付也具有层次性,只有了解农民对不同层次的基础设施的需求愿望,政府才能因农民不同需求从而给予满足,农村具备了各种消费条件,农民才能够积极消费。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三)规范农村消费品市场秩序,完善市场机制建设 
  首先,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确保工商部门严格执法。地方政府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精神,出台一些具体性的政策,对侵犯农民消费权益行为作出明确的、严格的处理。地方政府还须建立一套长效监管考核机制,对工商部门的执法力度实行考核,对那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勾结不法商贩的执法者予以严惩,切实保护农民消费权益,提高农民消费信心。其次,健全商品流通体系,开发适销对路产品。地方政府还须鼓励企业投资,完善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解决农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同时,地方政府应该配合企业做好对农村市场的调研,认真分析农村市场的特点和农民的消费心理,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有针对性地开发和生产满足不同层次农民需求的产品,提高对农村市场的有效供给,充分挖掘农民的消费潜力。 
  (四)强化农村执法力度,保证农村社会稳定  
上一篇:农业信息化\支农资金\农业区域经济发展相关性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