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二)城乡二元结构和中央转移支付不力是农村消费环境的失谐的制度原因
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存在着城乡“二元结构”。这些“二元结构”把城市和农村严格地分开,严重束缚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村的消费环境与城市相差越来越远 [3]。农村消费环境不佳的另一个制度原因是政府对农村的转移支付作用有限。现行的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制度,不管是在支付规模上,还是在支付形式上都没有刚性规定,对农村的转移支付缺乏透明性。于是就出现了挪用专项款、搞政绩工程、领导项目和感情项目等一系列问题,而很少真正用到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上,起不到均衡地区间差异的作用。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三)相应法律不完善,执法力度不强是农村消费环境差的社会原因
目前,中国规范农村消费的相应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地方政府很难依据宪法精神制定具体法规来保护农民利益。加之农民法律意识不强,自身权益受到侵害也只能自认倒霉。由于农村执法队伍力量不强,在保障农村治安稳定方面显得力不从心,甚至有的公安机关在接到农民报案后,只接受不处理。使农民对地方执法队伍信心不足,无法安心进行农业生产,更不敢进行贵重物品的消费。
三、改善中国农村消费环境,扩大农民消费的对策
(一)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改善农民居住环境,促进分散农民集中定居也是中国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政府在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后,应积极推动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在此基础上,建集中生活小区或是实行村庄合并,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把分散的农民集中起来,建成新村。当地农民应抓住新农村建设的契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提高农民收入,从而启动农村市场,提高农民消费水平。
(二)提高对农村的财政投入的效果,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为提高中央财政对农村的转移支付能力,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一是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建立严格的专项拨款项目准入机制。把好专项拨款立项关,清理和压缩现有的专项支付项目,取消当前一些名不副实的项目、重复交叉项目、过时项目,把这些款项归入一般性转移支付。二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和监督制度,提高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效果。对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建立监督评价体系[4]。在此基础上,政府加大向农村薄弱的基础设施方面倾斜,为农民消费提供条件。对农村的转移支付也具有层次性,只有了解农民对不同层次的基础设施的需求愿望,政府才能因农民不同需求从而给予满足,农村具备了各种消费条件,农民才能够积极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