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杨树病虫害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2)
2016-07-11 01:13
导读:2杨树烂皮病及其防治 杨树烂皮病别名杨树腐烂病,症状是发生在树干及枝条上,表现为干腐及枯枝2种类型。干腐型主要发生在主干、大枝及枝干分叉处。
2杨树烂皮病及其防治
杨树烂皮病别名杨树腐烂病,症状是发生在树干及枝条上,表现为干腐及枯枝2种类型。干腐型主要发生在主干、大枝及枝干分叉处。初期病部呈暗褐色水肿状斑,皮层组织腐烂变软,病斑失水后树皮干缩下陷,有时龟裂,有明显的黑褐色边缘。后期病斑上生出许多针头状黑色小突起,即病菌分生孢子器,潮湿时从中挤出橘红色卷丝状分生孢子角。在适宜的条件下,病斑扩展快,当病斑包围树干一周时,其上部枯死。病斑皮层变暗褐色腐烂,有时可达木质部,易与木质部剥离。当环境条件有利树木生长时,抗病性提高,病斑周围可长出愈伤组织,阻止病斑的扩展。枯梢型主要发生在一至四年生幼树或大树枝条上,初期病部呈暗灰色,症状不明显,当病部迅速扩展绕枝干一周后,其上部枯死。此后,枯枝上散生许多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
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在病组织内越冬。翌年春天,当温度在10~15℃、湿度为60%~80%时,产生分生孢子进行传播,孢子萌发通过各种伤口侵入寄主组织,潜育期为6~10d。每年3月中下旬开始发病,形成新病斑,老病斑继续扩展。4月中旬至5月下旬为发病盛期,10月停止发展。杨树烂皮病的2种病原真菌均为弱寄生菌,只能侵染生长不良、树势衰弱的树木。病菌先在各种伤口或衰弱部位生活,并逐步对活组织进行侵染。树皮含水量与病害有密切关系,树皮含水量低有利于病害的发生,该病菌可以在枯死的树木上进行较长时间的腐生生活。一切不利于杨树生长的环境因素,如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管理粗放、其他病虫危害等使树木生长衰弱,都可以导致该病的发生。病害发生严重的大树,可刮除病斑,涂药防治。
3杨树主要害虫防治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1)食叶类害虫。主要指杨扇舟蛾、杨小舟蛾、杨二尾舟蛾、杨黄卷叶螟、刺蛾、杨尺蠖、金龟子等。幼树可在害虫低龄期、虫态相对整齐时用高压喷雾机喷洒灭幼脲防治。高大树木,可用氧化乐果、久效磷等在树干基部或根部打孔注射防治,也可用烟雾机熏烟。
(2)刺吸类害虫。主要是草履蚧、叶蝉、红蜘蛛、日本龟蜡蚧等。这类害虫早春上树吸取树木嫩芽、嫩枝的汁液,常造成整株枯死。可在若虫上树前用塑料布设置20cm宽的隔离带,并辅助人工扑杀。
化学防治,在树干1m以下用废机油加有机磷农药涂成10cm宽的药环,以阻止草履蚧上树。在害虫上树后可用内吸性农药喷雾防治。
(3)钻蛀类害虫。主要有桑天牛、光肩星天牛、云斑天牛等。7~8月为危害盛期,在主干上有明显的排泄孔,有木屑外露。可查找新鲜的排泄孔,向孔内注入敌敌畏原液和柴油的混合液,并用湿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