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原因及其防治对策(2)
2016-09-22 01:19
导读:2.2繁殖代次多 2006~2007年由于迁入早,稻纵卷叶螟能在本地成功繁殖3个代次,使六(4)代也成为主害代;常年稻纵卷叶螟只能繁殖2个代次,主害代是五(
2.2繁殖代次多
2006~2007年由于迁入早,稻纵卷叶螟能在本地成功繁殖3个代次,使六(4)代也成为主害代;常年稻纵卷叶螟只能繁殖2个代次,主害代是五(3)代。据多年系统调查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自然繁殖每增加1个代次,其危害虫量上升62.2±7.3倍。这2年稻纵卷叶螟主害代在五(3)代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虫量基数更大的六(4)代,使稻纵卷叶螟在水稻上的危害程度明显上升。
2.3残留基数高
2006~2007年四(2)稻纵卷叶螟迁入危害期间,由于田间虫量少,农户思想麻痹,防治不力,导致残留虫量较高,为下一代的发生提供了大量本地虫源。2006年五(3)代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好的田块,百穴残虫6.7头,卷叶基本未见;而防治效果差的田块,百穴残虫达200头以上,卷叶率在40%左右。这2年由于前期稻纵卷叶螟防治不力,残留基数高,导致主害代稻纵卷叶螟防治难度加大,从而使危害程度加重。
2.4气候条件适宜
稻纵卷叶螟的迁入一般需存在垂直气流;否则难以降落。2006~2007年的7~8月,本地垂直气流强烈,过程性降雨多,雨量大,雨日多,对四(2)代稻纵卷叶螟多频次、不间断的迁入十分有利;2006年8月6~8日、2007年8月7~11日期间再次出现较大的过程性降雨,稻纵卷叶螟再次迁入本地,且迁入量较大。另外,2006~2007年8月持续低温阴雨,对四(2)代稻纵卷叶螟卵的孵化也十分有利。这2年适宜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四(2)代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与存活,从而为后期稻纵卷叶螟大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2.5寄主品种有利
近年来,种植的水稻品种较多、栽培方式复杂,水稻品种间生育期长短相差较大,并普降暴雨,雨量达176.6mm,水稻倒伏面积达2 866.7hm2,致使水稻病虫害大流行。上述原因导致了2006~2007年水稻生育进程推迟,生育期参差不齐,无效分蘖多,后期植株偏嫩,从而更有利于稻纵卷叶螟产卵,有利于稻纵卷叶螟的存活与危害。2006年水稻生育期间长期连续阴雨,水稻病虫害严重,2007年由于8月19~20日台风“韦帕”在我县登陆,风力10~12级,内陆风力12m/s,全县卵与低龄幼虫存活,加重危害。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2.6天敌控制能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