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引进人才的后续管理与使用(2)
2016-11-03 01:01
导读:3.3 完善考评机制,建立、健全引进人才的考核制度 引进人才来校后,在兑现待遇时与其签订短期及长期的目标任务书,使其确立明确的目标,引进后一定时期内
3.3 完善考评机制,建立、健全引进人才的考核制度
引进人才来校后,在兑现待遇时与其签订短期及长期的目标任务书,使其确立明确的目标,引进后一定时期内做到教学科研等工作有的放矢。在协议中详细规定教学科研工作量、获得各种奖励、取得各种级别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标志性成果的研究等等。结合每年的年度考核对其进行考核,重点考核协议中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高度重视引进人才的考核结果,配套相应的制度,考核优秀的人员优先考虑提拔、职务晋升,并与工资津贴挂钩;考核不称职的人员职务低聘,甚至不聘或请其退还相应的引进待遇等。并且尽快建立科学的人才效益评估机制,及时了解人才的工作进展,适时发现问题,尽快为其排忧解难。
3.4 改革用人及分配机制,保证人才队伍的稳定
发挥高校教师的积极性,保持引进人才以及高校原有人才队伍的稳定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高校必须开展人事制度及分配制度改革,实行真正意义上的聘任合同制,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改革现行的分配制度,做到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优劳优酬,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高层次人才和重点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引进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另外,要充分尊重引进人才的个人尊严、自我价值和个人需要,充分关心他们的教学工作、科研工作以及个人的生活需求,实行人文关怀。通过制度建设和人性化管理,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保持引进人才队伍的稳定性。
3.5 强化激励机制,激发引进人才的工作热情
充分信任并且放手使用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引进人才的积极性,高校要给予引进人才高度的信任和足够的支持,大胆放手使用,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在人才考核中还需采取灵活措施,营造宽松的环境。对于出类拔萃的高层次人才,可通过免于工作量考核等方式,对其创新性精神及其特殊工作要求进行保护,使其能潜心于研究。对于年轻教师,也应该在量化考核方面留出足够的弹性,鼓励其静下心来,潜心工作,早出成绩,多出成果,使引进人才早日成为学科建设、科研工作的带头人,教学工作的示范者,学校发展的参谋,成为推动教学和科研发展的中坚力量,实现学校引进人才的初衷。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参考文献
[1] 靳云全等.关于高校教师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思考[J].管理研究,2005(5).
[2] 艾娟等.关于高校教师考核工作的思考[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6).
[3] 程六生.关于高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一些思考[J].中国高校研究,2005(10) .
[4] 徐敏,李明. 试论教师队伍的人本化管理[J].中国高校研究,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