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民营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误区及其完善(2)
2016-11-08 01:10
导读:2 树立“以人为本”的激励理念 没有正确的观念就没有正确的行动。许多民营企业之所以无法走出各种激励误区,其认识根源在于没有真正树立起“以人为
2 树立“以人为本”的激励理念
没有正确的观念就没有正确的行动。许多民营企业之所以无法走出各种激励误区,其认识根源在于没有真正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理念。只有切实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和处理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方能产生理想的激励效果。
2.1 从“手段”到“目的”
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手段,同时也是企业发展的目的。那种视员工为“成本”的观点以人为本,就是片面强调了员工的“工具性”而忽略了员工的“目的性”。其着眼点必然是低工资、少福利,甚至为节约人力成本,不惜损害员工的正当权利。而现在流行的视员工为“资本”的观念也值得商榷。与“成本”思维相比,“资本”思维把员工看作资本,看成能创造更大价值的资源,充分肯定了员工作为“第一资源”的作用,这无疑是观念上的一种进步和跨越。
“以人为本”的本质在于以人为根本目的,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在企业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要求民营企业的管理活动和激励措施必须以满足员工的需求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进行管理;就是要尊重员工的主体意识,充分肯定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努力创造条件,使员工充分意识到其工作成果对自身、对企业、对社会的意义,让每个员工都感到主体意识得到了尊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并实现自己的价值,由此而激发出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持久的工作热情。
2.2 从“零和”到“双赢”
如何协调和整合企业利益和员工利益是一个许多民营企业十分关注也非常困惑的问题。这一问题处理不好,任何激励措施便失去了发挥作用的基础和前提。一些民营企业经营者把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对立起来,认为资源是有限的,员工利益的增加直接导致成本的增加,员工利益的充分满足必然会有损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这其实是一种狭隘、僵化的“零和”思维。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固然无可厚非,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绝非少数企业精英的一厢情愿,一定是源于所有员工的共同努力和创造性工作。民营企业经营者与员工同是商海航船上的乘客,利益冲突必然会把船搞翻,一损俱损。从这一角度讲,员工利益就是企业利益,二者绝非不能调和,这完全可以在企业和员工共同认同的框架内合理解决利益冲突,共同分享发展成果,以实现“双赢”。实践表明,企业只有尊重和保障员工的合理利益,对他们所做出的贡献给以承认和报酬,才能同员工一道共同把“蛋糕”做大,最终达到企业利益和员工利益共同发展的目标。由此来看,关爱员工,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实现“双赢”,构建企业与员工的利益共同体,是一项重要的人心工程、和谐工程,这不仅是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民营企业社会价值的集中体现。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