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国黑李的主要病虫害识别及防治(2)
2017-04-12 01:08
导读:4李袋果(又称囊果病) 4.1症状识别 主要为害果实,也可侵染枝梢叶片。病果呈袋状,往往中空,无果实或果核变小。病果开始呈灰绿色,逐渐肥大,后期
4李袋果(又称囊果病)
4.1症状识别
主要为害果实,也可侵染枝梢叶片。病果呈袋状,往往中空,无果实或果核变小。病果开始呈灰绿色,逐渐肥大,后期表面灰白色,病果失水皱缩,颜色加深、易落。叶及幼梢被害后肥厚呈畸形,产生灰白色粉状物。
4.2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在芽鳞片或树皮粗隙中越冬,第2年春季侵染发病,很少再侵染,4月下旬到5月上旬为发病盛期。
4.3防治措施
可在发病初期,摘除病枝集中烧毁;在花芽露白时喷3~5°Bé的石硫合剂;如当年发病严重,可在落叶后喷2%~3%硫酸铜液1次。
5李疮病(又称黑星病)
5.1症状识别
主要为害果实、叶片和新梢。发病时多在果实肩部产生暗褐或暗绿色圆形斑点,果实近成熟时病斑发展成紫黑色或黑色。病斑侵染仅限于表层,表皮组织木栓化,随果实生长,病果发生龟裂呈疮痂状。枝梢被害呈暗褐色椭圆形病斑,常发生流胶现象。叶片病斑多出现在叶背,形状不规则,初为灰绿色病斑,后变成褐色或紫红色,最后病斑干枯或穿孔。
5.2发病规律
病原在枝梢病组织中越冬,来年春天经风雨传播侵染。6月开始发病,7~8月发病最盛。多雨潮湿利于病害发生,春季和夏初下雨是引发病害的重要条件。
5.3防治措施
彻底剪除树上病枝并烧毁;发芽前喷施1.03~1.04g/L石硫合剂,花后2~4周喷布2~3次65%代森锌500倍液及0.5∶1∶100硫酸锌石灰液;在生长后期,结合其他病害防治喷70%百菌清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希津1 000倍液。
6李小食心虫
6.1形态特征识别
成虫体长6~7mm,翅展11.5~14.0mm,体背面为灰褐色,前翅前缘有18组不很明显的白色钩状纹。卵椭圆形,扁平、乳白色、半透明、孵化前转黄白色。老熟幼虫体长12mm,玟瑰红或桃红色,腹面色浅,头和前胸背板黄褐色,上有20个深褐色小斑点。腹部末端有臀栉5~7齿。1年发生2~3代,成虫或幼虫一般在树冠下距离树干35~65cm处、深度0.5~5.0cm的土层或石块、草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