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2.3 直接危害农作物,降低产量影响品质
2.3.1 酸沉降对农作物的急性伤害和慢性伤害。急性伤害通常指强酸雨或高浓度二氧化硫等污染物与农作物接触,其叶片在短时间(1~3d)内出现细胞死亡,严重者出现枯叶、枯枝、枯梢和枯株。这种情况在实验室和土法炼硫窑附近常见。慢性伤害,一般指弱酸雨或低浓度的二氧化硫污染物长期与农作物接触,其叶色失绿或色素变化,破坏作物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导致细胞死亡,其可见伤害症状为过早落叶等。一般酸雨地区或二氧化硫长期超标地区,会发生这种现象,这也是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的原因。
2.3.2 不同作物受二氧化硫伤害的敏感性。不同农作物受二氧化硫伤害的敏感性不同。科学家在实验室内用一定剂量的二氧化硫去熏不同农作物。一段时间之后,不同农作物伤害完全不同,可分为敏感性农作物、中等敏感性农作物和抗性农作物等3类。敏感农作物有大麦、棉花、大豆、菠菜、胡萝卜和辣椒等;中等抗性农作物为小麦、菜豆、花生、黄瓜、油菜和番茄等;抗性农作物为水稻、玉米和马铃薯等。
2.3.3 对农作物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科学家试验后,估算我国南方7省大豆因酸雨受灾面积约158.67万公顷,减产约20万吨,减产幅度约6%,每年经济损失约1 400万元。稻、麦等禾本科作物叶面积小,蜡质层厚,可湿性差,对酸雨敏感性弱,但强酸雨仍可导致叶面扭曲,生成褐黄或褐红伤斑,造成减产。水稻生长期是翠绿色的,成熟期时是黄色的,1982年6月18日重庆下了一场pH值为3.9的强酸雨,某乡逾666.67hm2水稻叶片迅速变成赤色,这场酸雨灾害产量损失400t以上。大棚酸雨试验也证明,强酸雨将导致叶面产生赤色伤斑。酸雨造成蔬菜叶面黄斑,生长不良,抗病能力减弱,产量下降。据有关资料报道,不同品种蔬菜对酸雨的敏感程度不同,在pH值为3.5的高酸性环境中,对酸敏感蔬菜番茄、芹菜、豇豆和黄瓜产量可下降20%;中等敏感性的生菜、四季豆和辣椒产量下降10%~20%;抗酸性较强的青椒、甘蓝、小白菜、菠菜和胡萝卜产量下降低于10%。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3 防御措施
减少酸雨主要是减少烧煤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可以采取的措施有以下方面:一是采用烟气脱硫装置;二是提高煤炭燃烧的利用率;三是用煤气或天然气代替烧煤;四是节约用电(因为大部分电厂是燃煤发电);五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车辆就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六是购买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