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入世烟草业做大做强势在必行(2)
2017-08-04 05:08
导读:内部多种矛盾主要表现为:受计划经济体制与长期的专卖保护影响而形成的思维方式、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一时难以转变;中国烟草大而不强,与跨国烟
内部多种矛盾主要表现为:受计划经济体制与长期的专卖保护影响而形成的思维方式、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一时难以转变;中国烟草大而不强,与跨国烟草集团“航空母舰”相比,我国只是2000多个小舢板组成的“联合舰队”。
烟草结构调整处于两难
“保障市场供给,增加国家财政积累”,这是烟草行业两大根本性任务。为此,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要积极推进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要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着眼于完成从“烟草大国”向“烟草强国”的转变。
针对烟草行业“散、乱、低”的问题,业内人士一致认为,关小治散、扶优限劣,调整结构是当前行业发展迫在眉睫的中心任务。根据这一共识,到今年9月底,全行业先后对49家卷烟企业,通过关、停、并、转、破等多种方式进行结构调整,其中年产10万箱以下的39家,10万箱以上的10家。只有19家取消生产点。我国目前仍有160多家卷烟生产点。
有关人士分析指出,组织结构“散”带来的问题是牌号多,产量低。如2000年,中国最大的牌号红梅的产量只有100万箱,而“555”和万宝路的产量均达到六、七百万箱。在这种格局下,我国卷烟工业明显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因此,面对WTO的挑战和压力,调整结构是其唯一的最佳选择。
然而,烟草专卖局感叹: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有关人士坦言,今年对49家卷烟企业的关、停、并、转、破,是在外部条件十分困难、内部压力非常大的情况下取得的,非常不容易。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烟草行业结构调整主要有两难。
一是治散、关小难。据国家烟草专卖局透露:1998年以来,该局积极争取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对烟草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的支持,几十次地进行调查、研究和修改关于清理整顿小烟厂的汇报材料,国家局领导也向有关部门进行了多次汇报。目前这向工作还在进行之中。专卖局正在争取使一部分小烟厂的银行贷款能列入全国全国破产企业计划和冲销银行呆帐准备金规模;争取使国务院或国家经贸委能早日下发清理整顿小烟厂的文件。据悉,这项工作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从今年开始,国家原来用于烟草行业技术改造贷款、亏损补贴资金改成了烟草行业发展资金,专项用于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今年这笔资金有15亿元。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二是现行计划、财税体制造成企业组织结构调整难。目前,我国烟草行业组织结构调整与现行财税、计划等体制存在着一定矛盾。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是一种市场行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作用。传统体制下,烟草是国家管制的行业,与烟草有关的计划、财税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烟草企业组织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