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人才柔性流动机制(2)

2017-08-06 06:14
导读:4、交换流动制。交换流动制是一种人才优势互补的良性流动机制,即在产学研主体之间,对人才加以合理配置,以达到充分发挥人才使用效率、体现人才

  4、交换流动制。交换流动制是一种人才优势互补的良性流动机制,即在产学研主体之间,对人才加以合理配置,以达到充分发挥人才使用效率、体现人才最大使用价值的目的。如高校、科研院所在不影响其教学、科研活动的前提下,将暂时闲置的人才推荐给企业,再从企业换回急需的人才,真正做到“予人方便、予己方便”。这种全新的用才理念,摒弃了狭隘的“人才唯我独享”的思想,视人才为可共享资源,化人才个体优势为产学研整体优势,是产学研各方用人的明智之举,也符合现代社会合理使用人才的理念。
  
  三、人才柔性流动机制的配套措施
  
  产学研合作创新人才柔性流动机制的建立需要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同时,也需要产学研主体积极实施相应的措施来促进机制的有效运行。
  1、政府层面。(1)建立“人才柔性流动”的管理体制。要保障产学研合作“人才柔性流动”的有序进行,首先,政府部门应在人才中介机构设立专门的人才柔性流动管理部门,专门负责产学研人才柔性流动的管理工作,加强“人才柔性流动”的管理,同时制定相应的规定和措施,使人才有序流动。当然,还要加强对中介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的培养,提高其应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其次,要建立人才柔性流动的仲裁机构,完善各项仲裁制度,实行仲裁的法制化、规范化,通过裁决人才流动过程中产生的争议和纠纷,保障单位与个人双方的合法权益。为此,各级政府要设立人才流动争议委员会,并在人事部门内设立相应的办事机构。只有建立了完善的“人才柔性流动”管理体制,才能保障其健康发展。
  (2)建立健全“人才柔性流动”的政策法规。建立完备的“人才柔性流动”法律法规,必须从法规政策角度破除当前人才流动中的各种体制性障碍,打破人才的身份、地域等界限的户籍制度限制,实行人户分离的就业政策,实行国家人事部门对人才档案集中的数据库管理并与各人才交流机构联网;同时建立独立于企业之外的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解除人才流动的后顾之忧;并且不断完善《知识产权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完善有关就业培养、劳动报酬、劳动安全、人员招聘、解雇解聘、兼职等制度,加强培养产学研各方的法律意识。除此以外,政府还应消除或放宽高校科研人员到企业兼职的各种限制,破除相关的法律屏障,利用政策吸引与鼓励;对企业科技人才实施政策倾斜等方式,促进学术界与企业界人员的沟通、交流与互换。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3)建立“人才柔性流动”的信息网络服务体系。人力资源稀缺使人力资源共享成为必然趋势,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不但要求进行单位、组织内部甚至全国范围内的人力资源整合,而且必须将管理延伸至全球人力资源的整合,以便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人力资源。“人才柔性流动”可以利用现代网络先进技术,建立人才信息库,将企业所需的信息以及高校教师、科研人员的简历、研研究成果等内容输入到计算机中,打破信息封闭和沟通不畅的局面,实现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的互通,帮助产学研合作寻求适合的科技人才提供便利。
  2、高校、科研院所层面。(1)鼓励人才柔性流出。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只有通过企业才能实现转化,需要双方通力合作到达

上一篇:谈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