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企业资源配置力与企业竞争力(2)
2017-08-07 01:09
导读:二、企业资源配置力的构成分析 企业资源配置力的构成与企业资源的配置层次是密切相关的。 一般而言,企业资源的配置不外乎表现为密切联系的两个方
二、企业资源配置力的构成分析
企业资源配置力的构成与企业资源的配置层次是密切相关的。
一般而言,企业资源的配置不外乎表现为密切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资源定位即确定企业资源的分配方向(领域),二是资源整合即按一定规则使相关资源有机组合起来形成一定的生产力。资源定位是企业资源配置的前提和起点,它解决企业资源配置过程中“做正确的事”的问题,从而也是企业资源配置达到有效的第一环。关于这一层次的资源配置,一般的观点是,在市场 经济 条件下,主要受“看不见的手”——市场机制决定,即企业将资源究竟投向那个领域,作何用途,应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市场行情和价格机制为杠杆。但这一观点只是单纯注意到了资源投向的目标市场收益率原则,即只是考虑目标市场领域本身的收益率状况,而没有考虑资源的禀赋适应性问题。诚然,目标市场的收益率状况是企业确定资源配置方向时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但对于企业而言,目标市场的收益率毕竟只是一种潜在的或可能的收益率,能否转化为企业现实的收益率,至少还应考虑企业资源本身的禀赋能否适应该领域的特殊要求及竞争特性。企业资源的禀赋正如人的能力一样是有倾向性的,它唯有在符合其禀赋倾向性的领域才能最大化发挥其作用。如果忽视了这一问题,则即使将潜力极大的企业资源投入到了收益率极高的领域,也未必会给企业带来最大化的收益。有时可能还会使企业跌入市场收益陷阱。因为企业资源若适应不了特定领域的特定性质与竞争特性,就会窒息其活力,更谈不上其潜力的发挥。西方企业在20世纪70、80年代,中国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在多角化问题上的失误,实质上也与这些企业在资源投向选择问题上忽视了资源本身的禀赋适应性不无关系。同时,忽视企业资源的禀赋适应性,而单纯从目标市场本身的收益率角度来考虑资源定位问题,则必然会使企业在资源定位问题上完全陷入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支配之中,失去资源定位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确定资源分配方向时,既要考虑目标市场的收益率,又要考虑企业资源的禀赋适应性;既要遵从市场机制的调节,又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在目标市场收益率与企业资源禀赋适应性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结合点,在遵从市场机制调节与发挥企业主观能动性之间寻求一个动态平衡点,这既是企业资源潜力得以有效发挥的首要前提,也是企业资源配置力的核心内容之一,可称之为资源定位力即企业的资源定位能力。 确定了 企业 资源的分配方向,还只是解决了 问题 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