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职院校旅游人才培养模式(2)
2017-08-08 04:50
导读:培养目标 类型旅游相关专业是应用性极强的专业,除了 研究生 教育培养极少数理论研究型人才外,各学历阶段教育的基本培养目标类型均应是应用型人才
培养目标
类型旅游相关专业是应用性极强的专业,除了
研究生教育培养极少数理论研究型人才外,各学历阶段教育的基本培养目标类型均应是应用型人才。高职高专旅游教育理所当然地要培养为地方旅游业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并且多数应属于应用型人才之中的技能型人才类型。
层次旅游相关专业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可按层次划分为低层次服务操作型人才、中高层次操作服务型人才、基层管理人才、中高层管理人才。由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属专科层次,所以,高职院校旅游相关专业的培养层次宜定位于中高层次操作服务型人才、基层与中层管理型人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高职专科院校培养的人才层次将逐步下移。当然,随着我国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提升,将来也可能举办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培养层次也会相应提高。
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
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是人才培养目标的落脚点,其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所在。学院致力于构建符合高职旅游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
首先,建立职业导向性的课程结构。旅游相关专业的课程由综合素质课、专业技能理论课与专业技能实践课等三大模块组成,三者各有侧重又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塑造学生的职业素质、知识与能力结构,摆脱了普通本科专业传统学科导向型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课程结构模式。
其次,以职业技能为核心,以应用性、实践性为主旨设计课程与教学内容。如旅游英语专业除了为期半年以上的旅游企业实习外,还单独开设了旅游英语口语训练、旅游英语
应用文写作训练、英语导游讲解训练、酒店服务技能、旅行社服务技能、旅游市场调查等技能实践课。专业技能理论课的教学坚持基础理论知识适度、知识面较宽、以应用为目的、加强针对性与实用性等指导思想,如将海泉湾度假城的投资可行性分析及旅游市场开拓策略等作为旅游经济学、旅游市场营销等课程的教学案例,在讲授旅行社经营与管理、酒店管理等课程时,及时补充“珠三角”地区外资旅游企业的新进展、广东省大型旅游集团的新发展、中国会展旅游的新动向等贴近现实紧跟时代的内容。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再次,将职业证书考试内容纳入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之中。两个旅游相关专业课程与教学内容已与全国导游资格考试、酒店职业英语考试、中级英语导游考试内容相衔接,学生学完这些课程后,不经
培训与过多复习就能顺利通过考试,获得导游资格证书(中文或英语)与酒店职业英语证书,达到领队和中级英语导游的参考水平。
培养途径
由于高职院校在资源、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