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大豆主要虫害及其防治(2)
2017-08-09 02:35
导读:3.3.2化学防治。当田间成虫盛发期,连续3d累计100m双行蛾量达100头以上,或平均100荚卵量达20粒开始防治。①敌敌畏熏杀成虫。在8月5日左右成虫盛发期防治
3.3.2化学防治。当田间成虫盛发期,连续3d累计100m双行蛾量达100头以上,或平均100荚卵量达20粒开始防治。①敌敌畏熏杀成虫。在8月5日左右成虫盛发期防治,方法是将玉米瓤每1cm分断成1节,浸入敌敌畏原油中浸泡,然后将吸足药液的玉米瓤按每隔4垄、每前进5步的密度夹在大豆分枝上。②防治幼虫。于8月中旬用2.5%敌杀死乳油300mL/hm2,或30%桃小灵乳油400mL/hm2,或4.5%的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000~1 500mL/hm2,对水150~300kg/hm2喷雾1次即可。
4草地螟
草地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是一种暴食性害虫。以幼虫在大豆叶间取食叶肉,残留表皮及叶脉,影响大豆的生长发育及产量。严重时可造成缺苗断垄,甚至大面积吃光绝产。
4.1形态特征
成虫为灰褐小型蛾子,体长8~12mm,翅展20~28mm,前翅生有黄白色条纹和斑纹,后翅生有不明显淡黄白色条纹。卵椭圆形,白色,卵面稍凸起,底部平。幼虫头黑色有白斑,前胸盾板黑色,有3条黄色纵纹。虫体黄绿或灰绿色。幼虫共有5龄,老熟幼虫停止取食入土作茧。茧长筒形,直立于土表下。蛹淡黄色。
4.2生活习性
草地螟1年发生2~3代,以1代幼虫危害为主,虫源有当地越冬虫源和异地迁入虫源2种,大发生年以异地迁入虫源为主。草地螟以幼虫越冬当地越冬成虫于5月下旬出现,异地迁入成虫于6月上、中旬盛发,幼虫为害盛期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7月中旬幼虫入土作茧。有的年份在8月上旬会发生第2代成虫及幼虫危害。草地螟具有低龄幼虫发育快、暴食和集体迁移习性。在大发生年大多的幼虫群集一起由农田、草原、荒地向邻近农田迁移,所到之处几乎一扫而光,寸草不剩,所以防治适期在幼虫3龄期,且大量幼虫迁移之前。
4.3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