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山区县茶叶机械推广应用(2)
2017-08-10 03:18
导读:(1)机械设备严重落后,功能单一,影响质量和效益。很多地方的茶叶生产加工机械基本上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生产的,功能比较单一。如目前我县
(1)机械设备严重落后,功能单一,影响质量和效益。很多地方的茶叶生产加工机械基本上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生产的,功能比较单一。如目前我县使用的杀青机械、揉捻机械、理条机械等,基本上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产品,存在着温度难以控制、效益不高、杀青程度难以保证、难以联入生产线等问题。
(2)机械配套不合理,自动化水平低,机械操作人员素质偏低。据有关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乡镇茶叶生产加工机械配套不合理,制茶单机自动控制水平不高,难以组成全自动生产线,制茶效率不高,工艺不合理,质量稳定性不高等情况,造成茶叶色、香、味、形不一致,影响了茶叶加工品质,进而制约了产业化发展水平。部分茶农科技文化素质低,使茶叶机械正常效率难以发挥。
(3)家庭单产生产方式钳制着茶叶机械化事业的发展。分散单一的生产方式,山区土地分散等必然会出现生产上的不协调,这些都钳制着机械的连片作业,影响到
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
3.2 茶叶精深加工技术水平落后,清洁化,连续化水平低
山区县一般都是国家贫困县,财政十分困难,由于缺乏资金,科技投入十分有限,茶叶精深加工技术落后,自动化加工简单,生产流水线几乎是空白,茶叶资源的的开发与利用不够,茶叶深加工产品及高附加值茶制品的开发明显不足,深加工产品单一,附加值低,精深加工技术落后。
3.3 茶叶机械加工工艺流程比较落后
当前,很多山区县传统的绿茶制作加工工艺均为手工操作,存在着制茶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成本高;劳动力日趋紧张,扩大生产受到限制;手工制茶人员技术差异大,加工不规范,产品质量难以标准化等问题。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4 加快山区县茶叶机械新机种、新机型的推广应用
改革开放以来,名优茶加工机械是茶机行业新产品开发的重点。至今已成功研制了可供各类名茶或多种名茶加工使用的“通用机械”,如名优茶杀青机、揉捻机、解块机、理条机、提香机、炒干机和烘干机等,使毛峰型等名优茶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加工。与此同时,根据一些名优茶加工的特殊要求,还研制成功了如卷曲形名茶炒制机、碧螺春茶烘干机、针形茶炒制机、扁形茶(龙井茶)炒制机等“专用机型”,使这些做形难度较大的名优茶,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加工。这些都是山区县可以考虑引进的茶机新机种、新机型。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盲目的引进,不能因为是最新的机种机型就引进。我们必须结合山区县的具体情况和茶叶生产的特点,根据实际需要,引进那些能够促进本地区茶叶生产和发展的新机种、新机型。比如:鲜叶摊放是名优茶加工的必要工序,也是占用厂房面积最大的工序。我们可以考虑引进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与衡州市绿峰茶机公司协作研制成功的一种智能控制的名优茶鲜叶自动摊放机。该机器的基本结构,类似于自动链板式茶叶烘干机,装有计算机控制系统和空调温度控制系统。该机可以自动上叶和卸叶,每次鲜叶最大摊放量可达300公斤。鲜叶摊放时间、摊放温度、鲜叶失水率和空气循环时间等均由计算机自动控制,用于名茶加工效果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