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泡桐丰产栽培技术(2)
2017-08-10 06:29
导读:5.1.2蒲瑞大袋蛾。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枝梢上的虫囊内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陆续化蛹,5月下旬成虫陆续羽化,卵产于雌虫袋囊内。幼虫孵化后吐丝下
5.1.2蒲瑞大袋蛾。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枝梢上的虫囊内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陆续化蛹,5月下旬成虫陆续羽化,卵产于雌虫袋囊内。幼虫孵化后吐丝下垂,遇到寄主后即吐丝做囊,背负行走取食,幼虫为害至11月时封闭囊口。防治方法:①避免大面积营造该虫喜食的寄主纯林,农桐间作时营造其不喜食的杨树、柳树作防护林带;②冬春人工摘除袋囊;③在幼虫发生期,大树可在基干部位打孔,注入50%氧化乐果2~4mL。
5.2病害防治
5.2.1泡桐炭疽病。主要发生在苗期。大树仅在小枝、嫩梢、叶片、叶柄上发生。叶片上,病斑初为点状失绿,后扩大为圆形,褐色,周围黄绿色,后期病斑中间常破裂,病叶早落。嫩叶叶脉受害,常使叶片皱缩成畸形。叶柄、叶脉及嫩梢上病斑初为淡褐色圆形小点,后纵向延伸,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组织凹陷。严重时,病斑连成片,常引起嫩梢及叶片枯死。在雨后或高温环境下,病斑上,尤其是叶柄和嫩梢上的病斑上常产生粉红色分生孢子堆或黑色小点。实生苗木质化前初期发病,叶片变暗绿色,后倒地死亡;木质化后被害,常呈褐色枯死,不倒地。防治方法:①选择排灌良好的圃地育苗;避免重茬;清除圃地的枯枝落叶,消灭病原;施足底肥(牛、羊粪较好);加强苗期管理,幼苗及时追肥,细水漫灌,保持苗床湿润;早间苗,拔除病苗及弱苗,注意补苗。②幼苗期及时使用0.7∶1∶100波尔多液、65%代森锌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每10d左右喷1次,连喷2~3次。
5.2.2泡桐丛枝病。又名扫帚病,枝、叶、干、根花都能表现症状。又分2类型:①丛枝型,即个别枝条上的腋芽或不定芽大量发生,侧枝丛生,节间变短,叶片黄小且薄,有时皱缩,整个丛枝呈扫帚状,幼苗发病,植株矮化。②花变枝叶型,花瓣变成叶状,花柄及柱头生出小枝,花萼明显变薄,花托多裂,花变形。地下根系也呈丛生状。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