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我国人口问题之我见(3)

2017-08-18 02:06
导读:城市人口的不断膨胀,造成交通拥挤、汽车废气、噪声的污染不断加剧,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近年来,强沙尘暴在我国发生率呈急速上升趋势,发生次数
城市人口的不断膨胀,造成交通拥挤、汽车废气、噪声的污染不断加剧,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近年来,强沙尘暴在我国发生率呈急速上升趋势,发生次数由20世纪50年代平均每年5次增加到现在的23次。由于围湖造田、围海造地,我国沿海地区滩涂湿地已经减少了1/2,三江平原的湿地已经减少了3/5;酸雨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1/3,七大水系1/3以上河段被严重污染;全国农田污水灌溉面积比80年代增加了1.6倍;城市大量垃圾仅有少数经过无害处理,“白色污染”严重。人口的过量增长和对生态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导致自然生态环境继续恶化,自然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被淹没,这导致了生态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如此下去,将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5.人口的流动性增强
我国人口的发展在不同的地区呈现不同的特点,总的说来,农村地区人口发展的速度高于城市,西部地区的发展速度高于东部地区。由于人口发展的地区差异,造成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严重,大批农村富余人口涌进城市。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急剧膨胀,人类消耗的各种生活资料会越来越多,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
6.人均资源越来越少
虽然我国耕地、森林、草场等资源的绝对数量都居世界前列,但人均资源的数量较低。如我国人均耕地仅为0.09公顷,相当世界平均水平的1/4;我国森林覆盖率为13.94%,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0%;我国多种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的1/3。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生产粮食、棉花最多的国家,油菜籽、猪牛羊肉的产量也居世界第一位,糖料、大豆、茶叶、花生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拥有量却都很低。
五、解决人口问题对策
1.控制人口数量是前提 大学排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政府将关系到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中华民族未来的计划生育政策定为基本国策。在一定的社会发展时期,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下,社会各项事业所需要的劳动人口数量总是一个可以计算的有限数量。而人口数量的过快增长,导致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社会负担加重、就业率降低等,严重阻碍社会的发展。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党的十六大,总结了推进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宝贵经验。强调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必须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使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因此,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增长,是协调我国人口与环境、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的首要问题。
2.提高人口素质是关键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就已指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基础。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统一人们的思想,深入持久地开展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纪律教育,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有用人才。”
只有全面提高人口素质,才能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中,遵循客观发展规律,在自然规律及经济规律指导下,合理地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保证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使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真正落到实处。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综上所述,只有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使人的自身生产与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使人的素质水平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并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资料】
[1]《中国人口统计年鉴》
[2]《人民日报》20010329
[3]《人口学刊》1993年第4期
[4]《中国人口科学》2010.1

上一篇:从人口老龄化探析调整徐州市城区生育政策的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