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国村落学校的离土境遇与新路向(3)

2017-08-18 06:46
导读:三、凸显乡村教育的公益性:化解村落学校建设问题的策略建议 村落学校建设中出现的离土离村离家离校的问题链,并非单单因为乡村社会的弱、老、少

  
  三、凸显乡村教育的公益性:化解村落学校建设问题的策略建议
  
  村落学校建设中出现的“离土—离村—离家—离校”的问题链,并非单单因为乡村社会的“弱、老、少、边、穷”等原因,还因为中国农村居民的生存样态越来越不依赖于土地或以土地为中心,以人为目的的教育也就必然不再留恋乡土和村落。所以,村落学校建设存在的问题就需要针对乡村社会新的生存样态,从公共型教育财政体制建构到教师培训机制等诸方面来逐步解决。
  
  (一)建构公共型教育财政体制:缓解基层政府教育财政压力
  虽然离土是村落学校被大规模撤并的直接背景,但更主要的是基层政府在此情形下没有足够的财力保障做其他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的政策选择。基层政府只能追求规模效益,撤点并校,并在此过程中,政策执行主体产生逆向选择、应声虫现象和道德风险等机会主义行为。这些行为无疑会放大村落学校所面临诸多问题的后果。所以,就有必要改革原有的地方教育财政体制,提升农村基础教育经费负担的财政层级,建构公共型教育财政体制,解放基层政府财政压力。
  而且,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供给的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平与社会和谐。而它的充分供给需要重新划分各级政府在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财政责任,“以法律规范的形式,明确界定各级政府在地方教育上的财权范围,明确中央和省级政府应是地方教育的投资主体,实现地方教育产品的分层次供给。在中西部地区,中央政府承担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支出,省级政府负责公用经费支出和助学经费,县级政府分担基建支出。在东部地区,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共同负责农村教师工资,省级政府负责公用经费支出和助学经费,县级政府负责基建支出。”这样就能避免地方小政府要办大教育的两难处境,撤点并校等政策选择就更有可能因地制宜,实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二)调整农村学校布局结构:因地制宜,配套建设校车系统与送教上门相结合
  村落学校撤并或新建寄宿制学校,对经济较为发达、人口相对集中、交通发达的地区而言。是一种较好的政策选择。但在广大的经济欠发达、人口相对分散、交通滞后的地区而言,则是一种欠妥的选择。前者因为学校离村、孩子离家所产生的问题,可以通过建立相应校车系统解决孩子离家、上学远等潜在的安全风险问题。而对于后者,则可以采取送教上门、变“校”为“点”、一校两“点”的办法,切实体现义务教育的公共性,避免低龄儿童上门求学难的局面。贵州基层政府采取与公益机构合作的方式,成功地“找回”教学点,力控辍学率反弹。无论是校车系统还是送教上门,都能够彰显政府的公共责任,又不会大幅度增加农村家庭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成本,也能避免因儿童离家寄宿所产生的诸多身心健康问题,真正体现基础教育的公益性价值。
  
  (三)赋予村落学校综合性职能:促进与乡村社区文化的有机融合
  离土中国之下乡村社会的巨大变化,使得“三农”问题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被提上政事日程。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同时,农村基层政府可统筹协调各项工作,尽量保留村落学校,赋予其多种职能,资源共建共享,形成农村社区综合文化教育活动场所,分季节、分时段发挥不同社区功能。有了场地和活动载体,村落学校与乡土文化的融合,传承传统文化就有了更加肥沃的土壤。
  
  (四)理顺村落学校的管理关系:“以县为主”落到实处,切实提高教师待遇和教育水平
  自2005年实行“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中小学校由县统一布局管理。但在离土情况下的村落学校的撤并中,县级部门只管撤并后的中心校,无法触及到村落学校。而教学点的教育教学管理基本上下放到中心校,但中心校却因自顾不暇,对教学点的管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普九”的主角乡(镇)政府则在这种管理体制下被逐步边缘化,实际上乡(镇)政府对村落学校管理缺位。因此,稳定村落学校教学常态就需要县、乡(镇)政府和中心校三者对村落学校的管理既分工,又要合作,形成管理合力。其中,县级政府应切实负起管理职责,避免机会主义管理行为。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另外,通过公共教育财政体制建构,整体提升村落学校教师的工资待遇,并在“城乡二元”。体制背景下,应给予村落学校当地教师更多的社会福利和其他优惠的制度设计,比如在乡(镇)区域内,形成紧缺学科教师流动教学制度,任课教师学期轮换、轮训制度。在培养、学习、培训、提升的机会上应有更多倾斜,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这样,村落学校教师队伍的补充及稳定性就能有所保障。这些做法已被成功的国际经验(法国)证明是有效的。

上一篇:家校合作的动力之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