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结合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2)
2013-05-20 01:19
导读:四、尝试以校内模拟实习为主、社会实践为辅的多种形式实践 现代社会环境日益变化,学生纯粹依靠社会实践来获取技能已越来越不可能,而用人单位对
四、尝试以校内模拟实习为主、社会实践为辅的多种形式实践
现代社会环境日益变化,学生纯粹依靠社会实践来获取技能已越来越不可能,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又越来越强调实践能力。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在校内建一个高质量的实践基地,采用课程实训、毕业实习等多环节、多层次相结合的形式,使该专业的实践教学逐渐转变为以校内模拟实习为主、社会实践为辅。因此,平时教学中教师应非常重视“模拟”实习环节,配备各种模拟教学工具及设备,建立较规范的模拟实验室。另外,为提高模拟实验课的质量,教师要精心设计模拟课题,并设计配套练习册,指导学生从练习基本功开始。通过校内模拟实验教学,往往能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迅速熟悉用人单位的工作环境,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在学生模拟实习期间,笔者调查了许多学生,他们一致认为,通过模拟实习,学习到了许多在书本上无
法学到的东西,受益匪浅。
五、加强社会考证和校内理论相结合的考核模式
一些岗位的特殊性,要求从事该工作的人员必须具有职业资格,即实行从业资格上岗证制度。因此,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走上工作岗位,要使学生在校期间尝试从业资格考证和校内理论
相结合的考核制度,从而解决学生一毕业不能从事工作的矛盾。目前,我们已尝试对学生从业资格和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的考核这一环节。另外,笔者要求该专业学生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基础上进行以下社会考试:通过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和训练,获得江苏省计算机应用能力合格证书及达到
计算机等级考试水平;参加财政部组织的会计电算化考试,获得会计电算化等级证书;通过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让学生获取初级会计职称,达到助理会计师的理论水平。这样就为学生毕业后参与社会的竞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六、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体,教学改革成功与否,与教师的素质高低与努力有很大的关系。课程改革后,教学上对专业教师的要求很高,既要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既要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又要掌握教育、教学规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成为“双师型”教师和学习型教师。因此,在职教师需要有目标、有计划地通过高等院校的理论知识进修、下企业实践锻炼、不断提高科研实践水平等多种活动,来丰富自身的实践知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丰富教学内容;同时,通过自身的学习获得国家认可的职业证书,如会计师、经济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
总之,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中等职业学校工商管理专业改革势在必行且任重而道远。这就要求专业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更新教学观念,充实教学内容和完善教学手段,注重平时的积累,真正促使学生有效地掌握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和需求的人才
中国网提供大量免费工商管理硕士,如有业务需求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