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与妥协:巴黎和会上的美英关系(1)(2)
2013-09-23 01:10
导读:三、门罗主义与修改盟约 在将国联盟约草案提交巴黎和会大会后,美国国内共和党所控制的国会对威尔逊的国联盟约提出严厉批评,认为有关内容将威胁
三、门罗主义与修改盟约
在将国联盟约草案提交巴黎和会大会后,美国国内共和党所控制的国会对威尔逊的国联盟约提出严厉批评,认为有关内容将威胁到门罗主义原则。以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洛奇为首的反对派议员3月3日向威尔逊递交了由超过参议院人数1/3的参议员的“圆形签名”信,表示了坚决反对的态度。[1](vol.55,pp.388-389)威尔逊极不愿意对盟约做任何实质性的修改,但是明白美国国内在门罗主义问题上非常敏感,他不能不准备对盟约做出修改。在一些不涉及英美重大利益的条款时,修正并不困难,但是当涉及到美国保留门罗主义的修正案时,英美矛盾便出现了。[1](vol.56,pp.6-8)
美英未能在门罗主义上达成一致是由于英美在海军军备上的矛盾。门罗主义与海军问题本身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这两个问题分别是威尔逊和劳合·乔治最为关心的问题,因为都涉及到两国的外交传统原则,也都是国内舆论和国(议)会十分敏感的问题,因此一直影响英美合作。虽然在和会召开前夕威尔逊与豪斯已在口头上承诺英国可以保持它海军力量的优势,但是毕竟没有达成具体的协议,而且威尔逊强调英国的强大海军应在国联范围内发挥作用。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早就决定要拿海军问题压美国作为接受门罗主义修正案的交换条件,3月27日,劳合·乔治通过塞西尔与豪斯通知威尔逊他“没有意愿”签订一个包括国联盟约的和约,除非他与威尔逊就美国海军建造计划达成“完全的谅解”。[1](vol.56,pp.335-337;vol.57,p.142)
劳合·乔治这一手特别厉害在于美国国会已经在3月4日拒绝了海军拨款。这样威尔逊既没有理由与英国进行海军竞赛又必须将门罗主义排除在盟约之外。出于自己在门罗主义与海军军备这两个问题上在国内的脆弱地位,威尔逊只能争取劳合·乔治的让步。这一点劳合·乔治已经预料到。劳合·乔治在与美国海军部长丹尼尔共进早餐时说,如果美国继续它的海军造舰计划,他就决不会对“国际联盟(约)伸一下手指头”。英国外交官也建议劳合·乔治争取从美国得到让步,因为只要他坚持不同意对国联盟约的门罗主义修正案就行了,而威尔逊必须要得到这个修正案才能让参议院同意批准盟约。[2](p.304)门罗主义对于威尔逊而言其重要性几乎到了决定国联盟约能否得到参议院批准的程度。美国前总统塔夫特指出:“在面对和会上的反对时不特别地保留门罗主义将使那些认为国联首先危害这一原则的反对意见更为增强。……现在对第十条提出门罗主义修正案对在这个国家接受国联是至关重要的。”[1](vol.56,pp.398-399)后来塔夫特又在4月10日表示:(实现和平联盟执行委员会)“代表着18个州的30名成员一致认为,没有这个(关于门罗主义的)修正案,共和党参议员肯定会击败对和约的批准,因为舆论支持他们。”[1](vol.57,p.233)威尔逊完全明白问题的严峻,他如果想让美国参议院批准国际联盟,就必须要保留门罗主义。但是劳合·乔治拒绝将门罗主义写进国联,除非美国先签订海军条约。威尔逊被迫拖延考虑保留门罗主义的修正案。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英美两国的海军代表的会谈却达不成一致。美国海军代表想要根据1916年海军拨款扩大美国海军,他们认为美国与英国的海军力量应均等。这是为了美国在全球的目标。[1](vol.57,pp.180-188)而英国代表希望能迫使威尔逊默认英国的“海上优势”。但这又显然与威尔逊所希望的既有国联又有强大的美国海军这两个目标是冲突的。经劳合·乔治批准后,英国代表提出美国减少3艘战列舰,使英美比例为33∶20,在驱逐舰上是13∶6,这样美国的海军力量就是英国的60%,英国可以保持其海军力量相当于美国和法国之和。劳合·乔治的理由是美国新造的军舰火力是超级的,但是这个理由不能说服美国海军部长丹尼尔。[3](p.177)
海军谈判陷于僵局,在英国方面这不过是劳合·乔治的策略,因为英国其实没有力量继续扩大海军与美国竞争,他的目的是要拿海军问题与国际联盟作交换,让美国暂缓海军建设。英国第一海务大臣沃尔特·朗在与美国海军部长丹尼尔谈判海军问题时,就明确地告诉他,英国在海军问题上的条件是劳合·乔治的意思。[1](vol.56,p.482)而且劳合·乔治的私人秘书也明确地告诉塞西尔,劳合·乔治决心要将海军问题与国际联盟联系在一起,虽然他并不想出现僵局。[4](p.166)这种形势使豪斯和塞西尔担心这会毁了国联。两人都想打开僵局,但是都不想作实质性的让步,因为任何让步都会影响本国在竞争中的态势。为了打开僵局,塞西尔主张要将海军政策与门罗主义分开。他说:“首相想要用国际联盟当棍子来打总统直到他在海军问题上同意他的意见。这样的计划也许会成功,但是我个人对此深感怀疑。”疏远美国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对英国不利,而且如果议会知道了拿美国海军当作威胁这种“荒唐的”想法,也会影响到劳合·乔治政府信誉。塞西尔表示如果劳合·乔治在英美国联合作问题上不做妥协,他就要辞职表示抗议,他说:“我感觉他的政策对国联的完全胜利是极为有害的……国联只应为真心的英美合作工作。”[2](p.305)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这时劳合·乔治也意识到形势的危险。他授命塞西尔去和豪斯商谈一个妥协办法。[1](vol.57,p.142)豪斯与塞西尔在4月8日与9日的信中讨论了英美海军协定的条款并达成一致,因而消除了由于海军政策上的矛盾而形成的对国联的障碍。塞西尔要求美国在签订和约后放弃原来的海军造舰计划,而且以后新的海军扩大计划都要和英国商量。豪斯在征得威尔逊同意后接受了塞西尔的意见,但是刻意将已拨款的1916年海军计划排除在新的计划之外。豪斯表示美国在和约签字后可以与英国讨论英美的海军问题,但是他没有承担义务,他特别强调了威尔逊不会和英国进行海军竞赛的决心。无论如何,现有计划下的扩大还是使美国的海军少于英国的2/3。[1](vol.57,pp.143-144)
劳合·乔治因此同意了将门罗主义修正案写进盟约,4月10日国联委员会讨论门罗主义修正案,由塞西尔起草了对国联盟约第10条的修正案。英国的修正案内容为:“盟约中不应有内容被认为影响到任何保证世界和平的国际协定或是谅解,例如仲裁条约及门罗主义。”[1](vol.57,p.218)但是威尔逊考虑到美国舆论与国会的要求,坚持要专门提到门罗主义。这又遭到英国的反对。塞西尔又将修正案再做修改并获得国联委员会接受,修改后的内容为:“本盟约中的任何内容都不被认为会影响到为确保维护和平的国际协定,如仲裁条约或是地区谅解,如门罗主义的合法性。”并将其作为4月28日向全体大会提交的国联盟约草案的第21条。[1](vol.58,p.198)其实门罗主义既不是国际条约也不是地区谅解,而是美国维护地区霸权的一项外交原则。这样,在海军协定与门罗主义两个问题上总算是达成了妥协,保全了英美在创立国联上的合作,这是经过激烈较量后才达成妥协的。
四、美国的政策受到多元因素的影响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与其它协约国家曾对日本有过承诺,将德国在亚洲的殖民利益转交日本,其中包括中国的山东。因此,日本在和会上的主要目标就是要根据1917年与协约国家的协议获得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岛屿以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殖民权益。巴黎和会召开不久,日本就提出要无条件得到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而且日本这时已经占领了中国的胶州湾,企图造成既成事实。并且声称如不满足日本对中国山东的要求,日本将不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虽然日本对太平洋及中国山东的要求直接侵犯了美国在远东的利益,而且与美国历来奉行的、也是威尔逊在“十四点”中强调的“门户开放”政策直接冲突。但是威尔逊主要关心的是国联,由于日本以不签字相威胁,威尔逊同意做所有必要的事情以保证日本留在国联内。在与日本代表密谈以后,威尔逊通知中国代表团:和会将接受日本对中国山东的要求。[5](p.197)
帝国主义列强的肮脏交易,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全国性的爱国民主运动不断高涨,要求收回所有列强在中国殖民权益的呼声越来越高,终于爆发了中国近代史上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在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中国政府终于没有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而是单独与德国签订了和约,收回了德国在中国的所有权益。
这样的结局是对威尔逊政治地位的重大打击,山东问题后来成为他争取国会批准中的一个难点,虽然美国国内的批评并不都是为中国人民伸张正义,但是都明确指出威尔逊为实现他的国联计划而被迫对日本让步并出卖了中国。例如1919年8月19日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在白宫专为威尔逊举行的听证会上,不止一位参议员指出:威尔逊是为了获得日本在国联盟约上签字而放弃了将山东归还中国的立场,其结果是日本在和约上签了字而中国没有签字。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威尔逊为了国联付出了重大的代价,除了与英国妥协,还被迫屈从于日本的殖民地要求。他建立的国联是外交妥协的产物,与实力均衡有许多相似之处。而不是他原来所希望的国际组织。威尔逊在这一系列的妥协、让步之后,最终还是陷入了大国主宰的交易之中,既没有履行他信誓旦旦的原则,也没有达到美国独担世界领袖的目标。
英美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较量就其本质而言是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由于双方实力对比及国际关系背景的影响决定了这场外交较量最终以妥协结束。这同时也说明了双方在推行外交目标时受到多元因素的牵制,无论是集体安全还是实力均衡都有着其自身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阿瑟·林克.威尔逊文件集.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58-1994.
[2]阿瑟·瓦尔沃斯.威尔逊与他的和平缔造者们:巴黎和会上的美国外交,1919.纽约,1986.
[3]劳依德·阿姆勃洛依斯.威尔逊与美国外交传统:考察和约之争.纽约,1987.
[4]H·R·康尼恩.伍德罗·威尔逊:英国的观点,1912-1921.伦敦,1992.
[5]顾维钧回忆录.北京:中华书局,1983.第1分册,168-170.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