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宏的“性”论探析(1)(2)
2013-10-16 01:17
导读:(二)《高等教育系统》中混沌理论应用的不足 但是,伯顿·克拉克在分析高等教育系统三大层级的矛盾时,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对中层结构的分析。窃以
(二)《高等教育系统》中混沌理论应用的不足
但是,伯顿·克拉克在分析高等教育系统三大层级的矛盾时,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对中层结构的分析。窃以为,在高教系统有序与无序的矛盾之中,中层结构恰恰是最不可忽视的一个层级,它连接底层和上层,底层和上层并不是直接产生矛盾的,而是分别通过中层结构的传递而产生或者调和矛盾的。而在此传递过程中,矛盾直接演化成了上层与中层、中层与下层的矛盾,而中层结构的自身也同样存在着有序与无序的矛盾。
在高等教育系统的上层与中层、中层与下层的矛盾中,并不是简单的直线制的权力关系。因为大学既具有古典组织理论所称的“科层制”特点,又是现代教育组织理论所称的“松散结合系统”,是为双重结构系统。之所以存在双重结构系统,主要是因为大学存在着双重权力系统——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这种学术权力掌握在教师、学术人员甚至是学生手中,而且行政权力并不能对学术权力进行完全的控制。因此,作为中层的院校层级,一方面面对着作为上层结构的系统的行政权力,另一方面又必须面对作为下层结构的学科的学术权力的挑战,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而伯顿·克拉克运用混沌理论来解释高等教育系统,显然更注重了代表行政权力的系统以及代表学生权力的学科的分析,而忽略了起平衡、枢纽作用的院校层级的分析和深入阐述。
三、 院校层级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有序与无序的思考
伯顿·克拉克从混沌理论出发,对高等教育系统的权力冲突及整合作了合理的解释,提出了权力要分享,模糊性合理,见解可谓独到。在结合混沌理论及其分析的基础上,试补充笔者的一些粗浅见解,盼能起到抛砖引玉之功。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一)系统与院校之间的有序与无序
伯顿·克拉克对上层结构的系统特征的阐释令人信服:“总之,上层结构的特征是统一,它的最高信条是:系统化,再系统化,不要让任何不规则现象逃过你的眼睛。”[3]相对系统而言,院校作为被管理的对象以及相互竞争的个体,则更趋向于松散与无序。
大学自治作为大学的传统和现代大学理念的支柱,驱使着“大学自身总是竭力希望摆脱国家和外部集团的控制,寻求自治权。”[4]大学自治要求大学必须要有自己的独立性,要有自己的办学自主权。大学的任务在于提供最有利于思维、实验和创造的环境,大学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学过程和模式等等都是大学自主权,属于大学自治的基本内容。并且,大学自治是学术自由的制度保障。张维迎在《大学的逻辑》一书中写道:“如果所有学校都由一个政府机构来管制,就很难有真正的学术自由。”[5]因此,基于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的出发点,院校相对系统而言,表现出以无序为主的表征。
此外,市场竞争作为外部对大学控制的一种主要方式,也驱使着院校层级的无序倾向。初始的竞争一般都是无序的,随着竞争的加剧,必要的规范增加,无序又会走向有序。“世界的经验证明,竞争,而不是政府管制,才是推动大学健康发展的有效力量,实现大学理念的保证。”[6]比较欧洲大学以及美国大学的发展史便可知,以政府管制为主的欧洲大学便因过于的有序而失去了活力,而高度竞争化的美国大学却在竞争中激发了大学、教师和学生的创造力,进而超越欧洲大学而成了世界主导。出于竞争的需要,无序的特征总是在院校层级萌动。
总之,无论是从大学的传统理念还是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情况来看,院校层级相对于系统,以无序特征为主。在与以有序为主要特征和目标的系统的博弈中,两者的角力决定着混沌的发展变化。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二)院校与学科之间的有序与无序
院校层级在与系统的比较之中,更倾向于无序,但若与学科相比较,它却摇身一变,变作了管理者的身份。从系统的要求中附加而来的威权以及自身治理的需要,使得院校在面对学科之时,更多地倾向于有序的特征。
在以松散无序为主的学科结构面前,大学扮演坚定的领导者以及有序的管理者角色。对此,密歇根大学前任校长詹姆斯·杜德斯达(James J.Duderstadt)在其《美国公立大学的未来》一书中有相当周到的论述——“经常地,所有大学往往只是对外部压力和机遇作出反应(甚至是反抗),而不是坚决果断地采取行动去决定和追寻它们自己的目标。它们往往专注于过程而非结果,重视’怎么做’而不是’做什么’。”[7]因此,“大学计划的实施经常被教师和工作人员抨击为官僚作风”[8],以“自由”为名的大学教师一般“高度分裂,只在自己狭窄的学科领域工作,并反抗那些动摇他们舒适地位的变革,即使这些变革明显地能使大学从中获益。”[9]“很多教师对将大学与公司及政府机构相提并论非常恼火,他们对自己创造性的无政府运行状态极为自豪。”[10]因此,现实的情况是,在学科的面前,院校扮演了“系统”的代言人的角色,学科的无序往往并不是直接对抗系统的有序,而是表现为与“系统”的代言人——院校的对抗上。
(三)院校自身的有序与无序
从以上分析可见,院校作为中层结构,因其角色及职能的缘故,使得其本身就成为一个矛盾体。占优势的到底是有序的逻辑还是无序的逻辑,似无定论。并且究竟是以有序的逻辑为主更能促进大学的发展,还是以无序的逻辑为主会更为大学增添活力呢,世界各国情况也并不一样。只能说在以行政为主导的国家,其有序的特征会相对更强,但在以市场为主导的国家,其无序的特征可能会更加突出。但这又不是绝对以及一成不变的。初始的无序也会导致有序,初始的有序也会走向无序。事实上伯顿·克拉克所用的美国的
研究生层级大学的建立过程的例子用在此处便颇为适合。当时美国新兴大学为了在长达200年之久的学院地盘上为科研和高级职业
培训谋取一席之地而自由地进行实验、模仿和竞争逐渐形成的。在这场无序的竞争中,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脱颖而出,老牌的哈佛大学吃了苦头,有名望的教授纷纷离哈佛而去,加入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别处的著名教授在调换工作时,也不再选择哈佛。随着研究生院的普及,各高校界定了新的任务——研究生教育。这一切都是在没有上级行政部门支持的情况下进行的。混乱的竞争和随波逐流的行为竟然导致了一个秩序井然的局面。[11]最初的无序导致了有序,并且是更大的创造性、复杂性以及有序本身。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参考文献
[1]蒋洪池.从混沌理论看高等教育系统的“有序”和“无序”[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96-98
[2][3][4][11]伯顿·R·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 王承绪,等译.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229,232,279,237
[5][6]张维迎.大学的逻辑[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43,42
[7][8][9][10]詹姆斯·杜德斯达,弗瑞斯·沃马克.美国公立大学的未来[M].刘济良,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08~110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黄晓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