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章句下》)其意是说,舜从田野之中产生出来,这是上天要将重大任务落在他头上,有意先要困苦他的心志,劳累他的筋骨,饥饿、空匮他的躯体,困扰他所做的事情,这样可以激励他的心志,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出身卑微的舜,种过田,狩过猎,打过渔,挖过井,制作过陶器,还会造墙,修粮仓。舜在历尽了各种劳作的艰辛之后,坚持用人格的完善来熏陶人,带动人。先秦至汉代的许多文献中都有关于舜的为人方面的记载:“舜耕于历山,人皆让畔。渔于雷泽,人皆让居……陶于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史记·五帝本纪》)“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滨,钓于雷泽,天下说(悦)之,秀士从之。”(《吕氏春秋·慎人》)以上记述,说的是舜耕于历山,与人谦让相处,宽厚仁慈,将肥沃的土地让给他人;渔于雷泽,把经营好了的渔场让给他人;天旱了,为他人凿渠。他是制陶能手,而从不粗制滥造,弄虚作假。他从事商品生产而能诚实守信,童叟无欺。只要有利于他人、造福的,无不躬亲为之,处苦行之。在他的影响下,邻里和睦,村民友好,大家愿与他择邻而居。舜以其仁德感化人,以其行为引导人,以其才能信服人,邻里都敬佩他、服从他。在舜的影响下,生产有了大发展,社会有了大进步,“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史记·五帝本纪》)。原始聚落建成了都邑,原始社会形态也朝着文明社会迈进。
舜代尧为帝以后,仍然坚持以德为人的标准。他敞开四面城门以畅通四方见闻言路,命令十二个州牧的首长“论帝德,行厚德,远佞人”(《史记·五帝本纪》),将德行作为评论帝王的标准,施厚德于民,不接近谗佞的人;交代臣子们“女无面谀,退而谤予”(《史记·夏本纪》),要求上下左右不要当面恭维说好话,私下里却去讲坏话,应当诚恳相待,不做两面人。舜一直坚持以德来完善自身的人格,树立为人行事的榜样。
(三)治政在德。舜实施善举,推行五教,擢贤任能,用人惟绩,心怀天下。
舜“摄行天子之政”时,开始设立十二州,以不变的告示人民,用放逐来宽恕五刑的罪犯,“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欢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史记·五帝本纪》)。将这“四恶之害”放逐之后,即处置了他们的罪行,又改变了各地的风俗,天下人都心悦诚服。同时,舜进一步任用了高辛氏八个好儿子的后代,被称之为“八元”的担任教化官,将“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伦理宣扬于四方,从而“内平外成”,家庭融洽,社会祥和。统一刑法,将伦理道德作为社会规范予以张扬推行,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性政举。为了教化人民,舜还采民风,制箫律,作韶乐,“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礼记·乐记》),“舜为天子,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淮南子·泰族训》)。
舜为天子后,举用贤达之人,赏罚分明。经过四岳的推荐,选拔任用禹为司空,主要负责治河道,“平水土”。禹“兴人徒以博士,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于是九州攸同,四奥既居,九山刊旅,九川涤原,九泽既陂,四海会同”(《史记·夏本纪》)。通过治理山川,变水患为,社会终于获得了稳定的农耕生产条件。舜还对于尧时举用却未有分职的二十二名臣子,量才而用,分职善任,并且对他们每三年考核一次政绩。经过三次考核,该降级的降级,该升迁的升迁,初步形成了一套赏罚分明的吏制。舜用人唯德唯才,选定带领民众治水的禹为自己的继位人。舜心怀天下,勤政爱民。据《史记·五帝本纪》所载:他二月去东方巡视,真可谓走遍大江南北,风尘仆仆。最后,“舜勤民事而野死”(《国语·鲁语上》),他就连死都死在考察巡视工作的路途上,葬于“苍梧之野”的永州九嶷山。舜为民的仁爱之心和奉献精神,实乃中华的光辉楷模。
舜持家、为人、治政均以道德为大本,为东方人类社会走出童年时代提供了全新的社会规范,成为渊远流长的华夏文明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舜的寻根价值
舜文化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之源,它对中华民族的整合、形成和发展影响深远。今天,我们高擎“以德治国”的旗帜,深入了解和弘扬舜文化,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个极大的推动。我们将进一步认识中国的国情,把握社会发展渐进的脉络,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兼容并蓄地吸纳各种文化信息,让东方文化有机地融入全球文明的交流。
丰厚的道德文化传统是我们的重要国情。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这是世界上其他任何民族都无法比拟的。文化是文明的灵魂。厚重的文化积淀是整合华夏文明的主导,也是延续和拓展中华民族的功臣。考诸先秦以往百家争鸣时代的儒、墨、道、法诸家,都效法尧舜之道,从舜文化中吸取营养,只不过各自“取舍不同”。孔孟“言必称尧舜”。把舜帝其人其事上升到了理论,形成文化。《孟子》一书提及舜的地方达五十多处,已将舜当作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