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20年来国内历史地理学理论研究概述(1)(3)

2013-07-01 01:52
导读:专著性的理论成果不是很多,主要有张步天的《历史地理学概论》( 河南大学 出版社,1993版)、韩光辉的译作《历史地理学——对象和方法》(北京大学

专著性的理论成果不是很多,主要有张步天的《历史地理学概论》(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版)、韩光辉的译作《历史地理学——对象和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阙维民的《历史地理学的观念:叙述、复原、构想》(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等。一些通论性的研究专著或教材对历史地理学的理论研究也有所总结和推进,如马正林的《中国历史地理简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王育民的《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1990年版)、张步天的《中国历史地理》(湖南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史念海的《中国历史地理纲要》(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陈昌远的《中国历史地理简编》(河南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等。
(二)理论(学科)体系 张步天《历史地理学研究领域框架及若干说明》(见《地理研究》1993年第4期)一文是一篇较有新意的集大成之作,该文提出了一个历史地理学研究领域框架(共三层44项),认为历史地理学研究领域应包括学科基础理论研究和历史地理研究两部分,从研究实践考察,后者应包括描述历史地理学、理论历史地理学、应用历史地理学三大系列。显示了各研究内容之间合理的层次关系。此外他的《历史地理学学科科学体系的初步研究》(见《益阳师专学报》1995年第2期)一文除对其上一篇文章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外,还认为认识历史地理学学科体系的关键是认识历史地理学与地理学的关系,也就是历史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那种把历史地理学划入人文地理学的认识是值得商榷的。在研究时限方面,赖琼《史前地理——历史地理的一个组成部分》(见《湛江师范学院学报(社)》1995年第3期)一文针对历史地理研究上限的分歧, 指出没有源头的历史地理学是不完整的历史地理学,它研究的范围应该包含史前地理(原始社会时期地理)。史前地理研究虽然困难,但可以借助其他学科如史前环境考古学的一些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进行研究。李令福《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体系、学科属性与研究方法》(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0年第3辑)一文总结了有关中国历史地理学理论方面的若干问题,认为历史地理学具有区域性、演变性、结构综合性与有用于世的目的性,前三点也与构成其研究内容的空间、时间、部门(专题)三大要素相对应,其理论体系中除了包括历史自然和历史人文地理诸分支外,还应包括区域综合历史地理学、历史地理学理论、历史地图学、应用历史地理学。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三)研究对象 苏联学者B. C热库林著、韩光辉译的《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认识发展史》(见《历史地理》第8辑)从历史地理学思想发展史的角度探讨了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其它基本理论问题。国内学者刘盛佳《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见《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1997年第2期)一文认为历史地理学是研究文化景观(或称人文景观、历史景观)的科学,包括未经人类活动改变的自然景观、人类施加了影响和作用的自然景观与人类建造的人为景观;文化景观以人类活动为景观营力的全过程,是将时间和空间与人类活动相结合的科学,以此有别于没有人类活动营力的古地理学,时段很短的现代地理学,以及无实证而难以检验的未来地理学。
(四)研究方法 随着地理学的发展,探讨历史地理学借鉴地理学理论方法的文章开始出现。刘沛林、吴宏岐的《遥感技术应用于历史地理学刍议》(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1年第1辑)从研究方法的角度论述了遥感技术对历史地理学问题的揭示效果及历史地理工作者掌握和运用遥感方法的可能性。侯仁之先生的《再论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见《北京大学学报》历史地理学专刊,1992年)在钱学森的地理科学及地球表层学思想的启示下,阐释了历史地理学作为地球表层学这一复杂巨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的相关理论问题。随后先生又在《历史地理学研究中的认识问题》(见《北京大学学报(哲)》1992年第4期)一文中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指出了地球表层中最重要的核心问题是人地关系的系统研究,也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最重要的相互汇合点,更是历史地理学发挥作用的地方。刘盛佳《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见《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1997年第3期)一文认为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有传统的历史法和地理法,但并不是二者的简单相加。强调灵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法,创新的动态过程法,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综合集成法等。特别是要借鉴钱学森提出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法,保证历史地理研究的顺利完成。朱立巍、马耀峰《地学新技术在历史地理学中的应用探讨》(见《西北大学学报(自)》2003年第3期)针对当前历史地理学研究工作发展的实际需要,对引入地学方面最新技术的可行性和优越性进行了探讨,并对在编绘历史地图中引入数字地图技术、地学图解、虚拟现实等具体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结论表明,随着全球数字化进程的加快,地学新技术应用于历史地理学越来越显其可行性和优越性。李久昌《试谈历史地理学研究方法的更新》(见《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认为随着经济建设和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历史地理学研究任务和研究内容不断扩大和深化,传统的历史学和地理学研究方法凸现出局限性。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应在科学哲学和系统科学的指导下,运用最新科技手段,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解决历史地理学问题。李令福《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体系、学科属性与研究方法》(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0年第3辑)认为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运用各种历史文献资料、考古学资料及民族民俗学调查资料是最基本的研究办法;地理学的野外实地考察方法,可以补充文献资料的不足,订正文献资料的谬误,也颇具重要性;现代化新技术如孢粉分析、C14年代测定、航片判读等也广泛运用到历史地理学的研究之中;在具体论著的写作论述之中除了传统的定性描述法外,定量分析与图表法也成为学者们常用的方法。曹诗图《“史地结合”的学术传统应该继承发扬》(见《云南地理环境研究》1999年第1期)则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等方面论述了地理环境对社会历史的重要作用和历史、地理学科之间的密切关系,对我国学术界存在的史地分离现状及其原因进行了反思,认为史地综合研究有助于历史学科和地理学科的健康发展,史地结合这一优良学术传统应该继承发扬。此外,日本学者菊地利夫著、辛德勇译的《略论历史地理研究中的人文主义方法》(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1年第3期)从方法论的角度论证了人文主义和实证主义在历史地理研究中的不同及运用人文主义方法的重要性。作者认为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名之为环境、区域、景观或者场所等等的空间,这一点对于人文主义和实证主义都是相同的。可是从方法论上看,它们的研究方向和内容却是不同的,实证主义的方法是由研究者从外部来观察和认识研究对象,因此研究者与研究对象是空间内客体对客体的关系。与此相反,人文主义的研究则是主体对主体的研究,研究者通过了解场所内人们的感情、心理、习惯、思想和目的而进入同一生活世界,然后根据他们的体验和行为来解释、理解他们所展现或创造的景观或场所。(五)学科性质 历史地理学的学科属性问题历来就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尹国蔚《历史地理学学科性质评议》(见《史学理论研究》1998年第2期)分析了近年来关于历史地理学学科性质的各种争论及其中蕴含的四种矛盾,提出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不应再局限于历史的、地理的或边缘的束缚,应提出独立的综合性学科的口号。李令福《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体系、学科属性与研究方法》(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0年第3辑)一文认为尽管历史地理学界已普遍认为历史地理学应该属于地理科学,但实际上其却多作为历史学的专门史而存在着。并分析了这种理论与实践脱离状态的形成原因,并希望经过长期努力,把历史地理学建设成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孙天胜等《历史地理学的学科属性辨析》(见《人文地理》2001年第5期)一文则从另一个角度对这一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该文从学科属性、历史根源及客观现实等方面剖析了历史地理学科命名上的名实不符问题。认为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应回归到研究社会历史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轨道,现实的历史地理学研究内容应归属于地理历史学的学科范畴,指出了研究社会历史发展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上一篇:论 惯 性(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