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国湿润半湿润地区啮类动物的分布格局(1)(2)

2013-07-13 01:01
导读:2·1 分布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我国湿润半湿润地区啮类动物物种分布资料主要来源于中国动物志、各地方动物志、已公开发表的记录有啮类动物物种分布信息

2·1 分布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我国湿润半湿润地区啮类动物物种分布资料主要来源于中国动物志、各地方动物志、已公开发表的记录有啮类动物物种分布信息的论文[2~8, 12~33],以及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中馆藏啮类动物标本的采集记录。参考《啮齿动物学》中的分类系统[1]制订出本地区啮类动物系统分类名录,对这些物种的分布信息和适宜生境进行系统整理和分析。2·2 物种分布图的绘制 对收集到的啮类动物分布地点进行了校对和分析,利用MapInfo软件,将分布地名转化为地理坐标,并进一步形成物种分布点的数字化地图。根据Scott[34]和周立志[35]预测动物分布的方法,结合物种地理分布数据及其适宜生境的分布范围,应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确定物种分布范围:有分布记录有适宜生境的,以适宜生境的范围为其分布范围;相邻的无分布记录的县,但有连续的适宜生境分布到该县,且没有明显地理阻隔的,作为该物种的潜在分布范围;无分布记录的孤立适宜生境,不作为该种的分布范围;有历史分布记录,无适宜生境的,不作为该种分布范围。根据中国资源环境数据库(1∶4 000 000比例尺)中的地形地貌等其他生境要素,对分布图进一步修订和核准。2·3 啮类动物分布格局的研究 为了便于与干旱区啮类动物分布格局的比较,我们参考周立志等研究中国西部干旱地区啮类动物分布规律的方法[9,10],采用6 470 km2等面积栅格作为基本地理单元,将我国湿润半湿润地区划分为939个地理单元。在MapInfo软件中,将各个物种的分布图进行叠加,利用查询功能,计算了939个地理单元中的物种数,以揭示我国湿润半湿润地区啮类物种丰富度的分布格局。提取地理单元中的物种分布数据(二元数据,有分布为1,无分布为0),采用Jaccard系数计算相似性矩阵[36],采用组间平均链锁法(Between-groups)[37],对地理单元进行层次聚类分析(SPSS 10·0软件),以揭示我国湿润半湿润地区啮类动物在不同地区分布的分异状况。3 结 果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3·1 啮类动物的物种组成 我国湿润半湿润地区共有啮类动物156种,隶属于2目、12科、62属(表1),占我国啮类动物物种总数219种[1]的71·23%,占世界啮类动物所有种类的6·59%。在我国,仅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啮类动物84种,占我国湿润半湿润地区啮类动物物种数的53·85%,占全国啮类动物物种数的38·36%。  啮类动物的物种多样性 在我国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地理单元中,云南西北部高黎贡山及邻近地区的物种丰富度最高,超过50种;其次是云南南部和西部的大部分地区、四川省中部的横断山地、甘肃南部至陕西秦岭等地区,物种数40~49种;再次是云南省东部、广西省的西部和北部、贵州省及其邻近地区的山地,以及鄂西、陕南、重庆的大巴山地区,地理单元中啮类动物的物种数在30~39种之间;西藏东部、四川西北部和四川盆地、湖南省的西部和南部、广西东南、广东北部、海南、江西、福建、台湾、浙江、安徽的皖南山地、河南西部、陕西东北、山西、河北的北部、北京、天津,以及东北湿润区与干旱区的交界地区,物种丰富度一般,在20~29种之间;而江苏北部沿海、山东半岛到河北东南部的物种丰富度最低,局部地区物种数不到10种;其余地区丰富度也较低,在10~19种之间(图1)。3·3 啮类动物分布的地区分异 依据我国湿润半湿润地区啮类动物在各地理单元中有无分布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距离系数为0·364时,939个地理单元被聚为10组;当距离系数为0·290时,进一步被聚为5组;当距离系数为0·217时,聚为3组;当距离系数为0·143时,聚为2组(图2)。由于进行聚类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划分地理单元组,并显示各单元组之间物种组成的亲疏关系,反映在聚类树状图上即为各“支”的合并步骤。因此,本文仅给出939个栅格单元被聚为10组之后的聚类结果。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未知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地理小论文
地理信息系统在云南疟疾监测中的应用
上一篇:河流生命与流域可持续发展浅见(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