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新时期建筑节能问题(2)
2013-07-28 01:28
导读:5 建筑节能缺乏全过程的监管。节能在宏观层面上涉及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调试、运行管理等多个环节,而政府部门对于设计环节的监管
5 建筑节能缺乏全过程的监管。节能在宏观层面上涉及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调试、运行管理等多个环节,而政府部门对于设计环节的监管较为重视,对于其他环节的监管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且在管理体制上各级主管部门存在职责不清、沟通不畅,最终导致节能流于形式。
三、当前我国发展建筑节能的主要途径分析
1 健全法规和行业规范。
虽然国家出台了很多的鼓励建筑节能的文件,但多为指导性文件,没有针对性很强的行业规范,当然这也和目前的建筑节能技术不够成熟有关。很多节能标准仅仅以部门的条例出现,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由于缺少法律约束和强有力的执行机制,从可行性上看比较弱,远远不能满足建筑节能工作开展的需要。
2 新的高效节能材料的发展。
开发由新的节能材料做成的结构部件,以更好地满足保温、隔热、透光、通风等各种需求,甚至可根据变化了的外界条件随时改变其物理性能,在维护室内良好物理环境的同时降低能源消耗。这是实现建筑节能的基础技术和必需产品。比如基于相变材料的蓄热型围护结构,基于高分子吸湿材料的调湿型内饰面材料,电致变色玻璃窗等。
3 优化节能建筑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
现在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加快建筑节能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充实和完善建筑节能工作机制、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强化以贯彻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工程全过程监管,加强监管力度,对建筑所使用的材料和设备均标明节能标准要求,使建筑节能专项检查制度化;把建筑节能情况作为工程评优的重要内容,并出台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和奖惩措施。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当然,把能耗降下来,除了政府引导。还应该遵循市场原则,依靠经济杠杆撬动。对新建建筑推广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对节能项目给予贴息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金和外资投资参与既有建筑改造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的作用,注重运用价格、财税、金融手段和产业政策、消费政策、外贸政策,促进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
4 进一步完善建筑节能技术体系
积极开展建筑节能技术和节能管理技术的研究、推广和应用。推广应用节约资源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优势资源共享,对成熟的节能技术进行系统地整理,推广可循环利用的新型建筑材料,限制和淘汰耗能高的建筑产品和技术。重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提高建筑品质,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
在建筑物设计上,变革传统的设计模式。超前设计,建筑物除满足基本使用需求外,预留一定的功能拓展空间。在使用一定年限后,经过小范围、局部的维修、改建、扩建和配件更换,不落后于时代发展要求。把绿色建筑、智能建筑的思想贯穿于建筑设计、施工、管理全过程。尽量采用新型节能墙体和屋面保温、隔热技术与材料,使用高效的保暖层及双层、三层玻璃或低辐射玻璃。设置绿屋顶或者高反射率屋顶,减低保暖及空调设备的能源用量。利用自然能源来提供建筑物部分的供暖及制冷(风向与气流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