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能源的基本情况与天然气的发展(1)(4)
2014-01-11 01:13
导读:〖HTH〗〖JZ〗表6〓中国2005年能源需求量预测简表〖HT5SS〗 注:国内生产总值和万元产值能耗均按2000年可比价格计算。 发展思路和目标 (1)能源供需形势分
〖HTH〗〖JZ〗表6〓中国2005年能源需求量预测简表〖HT5SS〗
注:国内生产总值和万元产值能耗均按2000年可比价格计算。
发展思路和目标
(1)能源供需形势分析
上面测算的能源需求总量与国家确定的“十五”能源生产量目标(13.2亿吨标准煤)相比,20 05年一次能源总量缺口1.25~1.50亿吨标准煤(见表7)。中国能源供需形势依然是严峻的 ,突出表现在石油供不应求的结构性矛盾,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当前和 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石油供应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国内石油资源探明地质储量不足, 油田战略后备接续不及时,致使石油产量徘徊不前。
从表7中可见,到2005年,中国石油产量为16500万吨,原油开采规模基本维持在目前的水 平。石油产量的年均增加量大为减少,“九五”期间为259万吨,“十五”期间仅为40万 吨。而在石油消费方面,“九五”期间的年均增加量为1016万吨;“十五”期间,将继续保 持这个速度增加,2005年的石油需求量为26293~26745万吨,五年间的年均增加量1030~ 1120万吨,与石油产量年均增加量的差距为990~1080万吨,仍然大于“九五”期间的差距 (757万吨)。
表7 中国2005年能源供需平衡简表
注:能源生产量数据来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能源发展重点专项规划 ”,《中国经济导报》第671期,2001年8月23日;能源需求量数据来自表6。
(2) 发展基本思路和要求
综合分析能源发展的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和能源供需形势,根据 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对未来能源市场需求的预测,从能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总体战略定 位出发,中国能源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全面创新为动力,以安全供应 为基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全方位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为主线,重点解决石油供不应求 的结构性矛盾;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 源,立足国内,面向国际,努力走出一条生产规模稳步扩张、经济效益良好、市场竞争能力 和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的产业发展之路;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 源发展总方针,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合理利用和节约能源,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特别是煤 炭的清洁和优质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能源、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十五”期间能源发展的基本要求是:①以加快发展为主题,进一步调整能源结构,夯实发 展基础,突出解决石油供不应求的瓶劲制约和积极鼓励天然气、水电等优质和可再生能源的 开发利用,确保能源安全可靠供应。②以深化改革为动力,通过体制、机制、管理、技术和 观念的全面创新,构建大型现代化能源企业,增强创造性、灵活性,迎接市场竞争和科技进 步的挑战, 赢得更快发展的机遇。③以提高能源效率和效益为核心,合理用能,节约用能 ,保护环境,重点开拓煤炭资源的优质开发利用。④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充分发挥西部 能源资源优势,积极推进“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和“光明工程”等大型工程的实施, 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3) 战略目标和任务
根据基本思路和要求,从国内乃至国际范围内来看,今后10~15年中国能源总体发展战略目 标和任务可确定为:一个确保,两个重点,三条途径。一个确保即能源发展要适应和确保经 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两个重点即重点解决石油供不应求的能源结构性矛盾,重点开拓 煤炭资源的清洁和优质开发利用;三条途径即积极增加国内能源生产,努力履行能源节约, 适度扩大国际能源贸易。
“十五”期间,中国能源生产、节约和贸易的具体战略目标是:
能源生产目标。在维持现有能源生产总量的基础上,加强地质勘探,增加资源后备储量,适 度扩大生产规模,努力完成“十五”计划规定的能源生产总量(13.2亿吨标准煤)指标;以全 方位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为主线,重点解决石油供不应求的结构性矛盾,充分利用国内国外 两种资源,增加石油生产量,尽力缩小与石油需求量的差距;积极扩大天然气、水电等优质 能源和风力等可再生能源生产,提高它们在能源总量中的比重。2005年能源生产结构目标大 致为:煤炭63.4%,石油17.9%,天然气5.0%,水电10.8%,其它能源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