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1.1 全局Hash表
(1)Hash值的产生
从图2可看出,Hash表是整个文件系统读写和查找的入口,通过计算文件的Hash值来找到其在Hash表中的位置,从而访问文件状态表和数据块。因此文件系统的查找效率主体现在,如何通过文件信息计算其对应的Hash值以及如何有效地组织Hash表。图3表示了EMFS系统中Hash表的构成情况,每个文件对应8字节的Hash值。其中前2个字节是文件名长度和文件名第一个字节的ASCII码值,接下来的2个字节是文件名的16CRC(循环冗余校验编码),最后4个字节文件名的32CRC编码。这里为了减少同文件对应相同Hash值的概率,文件名的Hash值中既包含了文件名的16CRC编码又包含了32CRC编码。
(2)Hash表的组织和查找
在获得Hash值后,如何将8个字节的Hash值有效地组织在全局Hash表中来获得最高的查找速度是一个关键问题。根据数据结构算法理论可知,将Hash表顺序组织为一个有序表,可以通过折半查找法来获得最高的查找效率。其比较次数最多为└log2n┘ 1(n为表中的记录个数),其平均查找长度ASL(Average Search Length)近似为log2(n 1)-1。然而,随着文件的动态增加或删除,每个文件对应的Hash值或大或小,这样系统的Hash表并不能保证是一个顺序表,因此就不能采用折半查找法。如果首先将无序的Hash表排列为有序表再采用折半法查找,那么即使在最好的情况下,排序操作所需要的时间复杂度也为O(nlogn),同时还需要其它的辅助存储,这样在排序操作上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存储空间,使整个系统的查找效率大大降低。针对此不足,本文采用链地址法组织全局Hash表,将全局Hash表分为两部分:其本表和溢出表。其基本思想为:首先分配一个固定大小(这里假设取1024项)的顺序表作为基本表,每个文件计算得出的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