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ρm40=0.468×0.5 0.533×0.5=0.5005
液体密度变化的温度系数为:
ν=(ρm40-ρm15)/(40-15)=(0.5005-0.535)/25=-0.00138
某一温度t℃时的密度为(亦可以直接查图一2)
ρt=ρ15 ν(t-15)
液位为h时,产生的压强为:
P=P0 ρ*g*h
任何平衡时刻,导管内液柱和储罐内液柱对水平段所产生的压强必定相等,则:
P0 ρ*g*h=P0 ργ*g*H
H=ρth/ρT=(ρ15 ν(t-15))/(ρ15 ν(T-15))*h=(1-ν(T-t)/(ρ15 ν(T-15)))*h
1.当环境温度高于储罐内温度时,设 t= 30℃,T= 20℃,由式一1可得:
H=(1 0.00138*(20-30)/(0.535-0.00138(20-15)))*h=(1-0.0026)*h=0.974h
2.当环境温度低于储罐内温度时,设t=10℃,T=20℃
由式一1可得:
H=( l+ 0.026) h= 1.026h(式一3)
以上分析说明,液位计读数和储罐内实际液位是有差距的,而且温差越大,则差距就越大,这样,用液位计读数h直接查储罐容积表,计算出的重量结果必然不准确,而且罐的容积越大,误差就越大,特别是液位刚好在储罐赤道带或附近时误差大。
这就印证了笔者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l)在岸上储罐接收船载低于环境温度的冷冻液化石油气(<10℃)时,计算的结果往往比船上结果偏多,但几天后重新读取数据重算时,结果可能又少了许多。2)同一罐液化石油气,即使经过长时间的停放,使其充分吸/放热量,达到大体上和环境温度平衡后,一天之中不同时间读取的数据,计算得的结果也差别很大,都是因为液位计受环境影响大,而储罐是一个大“热容”,受环境影响小,从而产生温差,导致密度和液位的不同。
以某1000m3球罐为例,其条件同上,不考虑气相的影响,设液位计读数 h=7.0m
1)设液位计内液体温度为 30℃,罐内液体平均温度为 20℃,根据式一2,得罐内液位为:
H=0.974h=0.974X 7.0=6.82(m)
由h和H查罐容表,得到液体的体积分别为:
586.928m3和 565.873m3
罐内混合密度为:
ρ20=ρ15+ν(t-15)=0.5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