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面向成本的设计的关键技术及其概念模型(2)

2016-01-31 01:05
导读:图1 实现dfc的概念模型成组技术是为了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的需要,将品种繁多的机械零件,按其形状、尺寸、工艺等相似性分类归组,扩大其加工批
图1 实现dfc的概念模型成组技术是为了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的需要,将品种繁多的机械零件,按其形状、尺寸、工艺等相似性分类归组,扩大其加工批量,用大量生产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来解决小批量的生产,达到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的目的,并且在设计阶段按相似原则进行标准化,减少零件的品种以利于生产技术和设备的准备并促进生产组织合理化。成组技术在设计、制造、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它为并行工程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并行工程中,与产品设计并行工作的工艺、装配、检验等下游工作都是在产品信息和制造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进行的,而以成组技术为基础的设计思想关键是利用产品的相似性,在原有相似零件和产品的基础上进行适当修改后形成新零件或新产品,而不是“一切从头开始”,这一点有力地支持了并行工程的应用。从线框造型、表面造型、实体造型到特征造型cad系统的功能日益完善,本文所建立的模型就是基于成组技术和特征建模技术的,如图1所示,图中虚框中的部分是dfc的核心。下面将此模型的要点说明如下:1、模型的工作流程:首先,设计人员根据用户要求采用特征造型技术进行零部件的设计,然后系统自动对所设计的零部件进行成组编码,并根据编码搜索与之近似的零部件,若有相似零部件,则可按相似的零部件估算成本,否则,进行成组工艺设计,并根据加工特征估算成本。在零部件成本估算的基础上对产品成本进行估算,所得到的成本信息再反馈给设计人员,进行设计上的修改,保证既定成本目标的实现。这些工作可以反复进行直到满意为止。2、模型的主要组成模块:(1)特征建模工具:主要由特征造型cad软件组成,以帮助设计人员完成产品或零件的表达。(2)成组编码和分类识别器:对新设计的零件进行成组编码,并根据编码对其进行识别和分类。(3)成本估算模块:主要完成零件及产品的成本估算和成本的分配。在进行成本估算时,利用成组技术的相似性原理通过类比进行成本估算。在产品成本估算时,分阶段计算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主要包括:装配成本、销售成本、使用成本、维护成本和回收报废成本。3、模型的特点说明:此模型利用特征技术和成组编码技术实现零件特征的分类和识别,并根据成组技术估算其成本;在产品成本的估算中考虑了用户使用成本、维修成本和回收报废成本,体现了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特点;而且,在具体计算成本时还选择应用了国际上正在兴起的作业成本计算方法,保证了成本计算的可靠性和科学性,下面就对这一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4、作业成本(abc—activity-based costing)的估算方法简介:“成本”这一概念在不同的学科中有不同的解释,即使在同一学科的不同分支也有不同的解释,在本文中我们采用成本会计中的定义:即成本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经济资源价值牺牲进行对象化计算的数额【5】。按经济用途分类它一般包括制造成本(manufacturing costs)和非制造成本,制造成本主要由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和制造费用(manufacturing overhead)构成。准时化生产(jit—just in time)的出现促使作业会计的兴起,jit试图确定与生产相关的成本动因(cost drivers),一旦确定了成本动因,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如何改进设计和过程工作来降低成本,而不是增加成本要素。在自动化时代,间接费用的重要性日益增强,作业成本(abc—activity based cost)制度就始于这种状况,作为对以直接人工成本或直接人工小时为制造费用分配基础的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替代品,进而形成了新的“企业观念”。所谓新的企业观念,就是把企业视为最终满足客户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形成一个由此及彼、由内到外的作业链(activity chain)。每完成一项作业要消耗一定的资源,而作业的产出又形成一定的价值,转移到下一个作业,按此逐步推移,直到最终把产品提供给客户。最终产品,作为企业内部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凝聚了在各个作业上形成而最终转移给客户的价值。从客户收回转移给他们的价值,形成企业的收入。收入补偿各项作业所消耗的资源的价值后的余额,成为从转移给客户的价值中盈得的利润。作业成本的关键在于识别可增加价值作业(value-added activities)和不增加价值作业(nonvalue-added activities)。将不增加价值的费用的分配由全企业范围改为由若干个“成本库(cost pool)”分别进行分配,增加分配标准由单标准(直接人工小时或机器小时)分配改为多标准分配,即按引起制造费用发生的多种“成本动因”进行分配。一个成本库由同质的成本动因组成,对库内同质费用的耗费水平负有责任。总之,abc是一种决定产品成本的方法,它集中发现驱动成本的那些作业,而与传统上不同。在传统成本计算中产品成本通过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进行计算。在完全成本计算中(比较流行的成本计算方法),产品成本的分配是基于这一假定,即固定费用消耗与可变成本成比例,由于可变成本与批量有关,故此分配方法是基于批量的分配方法。在应用这一方法计算成本时,会产生一些偏差。这一点在abc法的实际应用中表现了出来,对于产量高、复杂程度低的产品,其成本在传统方法中被多计算了,而低产量、复杂程度高的产品的成本被少计算了。abc抓住了很多动态变量,得到的成本信息是一个区间近似值,而不是传统中的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的精确数字。它能够提供“相对准确的信息”,而传统会计只能提供“绝对不准确的信息”。在本文中,运用特征造型技术使自动成组编码易于实现,即可以通过特征的自动识别来进行成组编码;成组技术的应用为成本估算提供了方便条件,当进行成本估算时可以充分利用成组编码对历史数据加以利用并易于实现历史信息的自动检索;应用abc法进行成本估算时,需要利用历史数据对每一作业生成的单位成本计算出一个比较准确的数字,然后对于新产品的成本估算即可通过新产品消耗的作业来进行计算,其中利用历史数据这一工作由于使用了成组编码而易于实现自动化。因此,可以说运用特征技术、成组技术和作业成本估算方法在本文提出的模型中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5、结束语并行工程已经成为我国学者研究的热点,但是目前在成本问题上的研究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本文在分析dfc含义及其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利用成组技术和特征建模技术提出了一个可行的dfc概念模型,它可以对机械零件和机械产品进行有效的成本估算,并可指导并行设计工作的开展。
上一篇:千河流域水文特性分析(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