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电能量自动采集系统的探讨(2)
2016-05-01 01:04
导读:该系统完成统计计算公式的设定和定时统计任务,如班次电量、日电量、月电量、年电量及电能量总加、平衡、线损、变损等数据的定时统计任务。 (5)
该系统完成统计计算公式的设定和定时统计任务,如班次电量、日电量、月电量、年电量及电能量总加、平衡、线损、变损等数据的定时统计任务。
(5)报表图形设置显示打印系统
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报表和图形显示的格式,完成班次电量、日电量、月电量、年电量等报表数据的定时打印,并可根据用户要求对任意电表、任意采集终端或全厂的历史数据的显示及打印。
(6)终端、电表参数设置下装及召唤系统
该系统完成从主站对采集终端中各电表的基值、转比、时段方案、PT、CT等参数的在线设置和下装,并在线查看终端、电表状态和参数。
(7)内部网络通讯管理系统
该系统是整个系统中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纽带,其功能为:在操作系统所提供的网络支持的基础上实现面向应用的高层网络通讯;根据应用所定义的数据流动模式确定数据流向,提高应用的通信效率。该系统采用完全的Client/Server模式,基于TCP/TP协议,保证了整个平台在不同网络通信协议之间的可移植性。
(8)告警管理系统
该系统根据用户的要求和数据处理的结果,以及设备状态的变化,对系统中发生的特定变化进行提示和告警。如电量值越界、设备异常等,可进行弹出提示框、语音等多种方式告警,对告警信息,可进行打印和保存,可分时段查询和检索。
(9)远程诊断管理系统
该系统用以完成对用户已投运的系统的诊断和维护。系统可通过拨号MODEM和用户系统连接,对其运行情况进行分析诊断;可远程更新系统程序,排除系统故障;并可远程发布系统更新消息,提高系统使用水平。
(10)安全机制管理系统
该系统完成安全性校核,防止非法操作。对使用用户进行分级管理,根据用户的类别赋予不同的操作权限;在进行关键操作时,对使用者身份的操作权限进行合法性检查;记录关键操作过程,提高系统管理水平。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1.3电能量采集装置
采用MPE-III电能量远方数据终端,装置采用交、直流双电源,同时对全厂的脉冲和数字电表进行采集。每时段的电能量均带时标,并保留1个月;采用Polling方式实现远程通信;具备接受当地或远方参数下装、自诊断、远方诊断、自恢复等功能;中文液晶显示;设置、查看、核对具有密码保护;具有输入、输出电压、电流保护、防雷保护、直流反极性输入保护。 1.4通信方式
主站系统与远方电能量采集终端之间的通信方式采用网络方式通讯,由于距离较小,各采集终端直接连接在主站系统网络交换机上。电能量采集终端与电能表之间直接通过RS-485口进行数据传输,对脉冲电表增加脉冲采集板。
2、火电厂电能量自动采集系统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2.1主站系统建设
(1) 电能量自动采集系统有别于SCADA/EMS系统。当电力工业转向市场化运营后,电网的生产和经营工作将更加细化,电能量自动采集系统必将成为一个独立的系统。
(2)电能量自动采集系统的建设,必须符合相应的国家计量管理标准和技术规范。
(3)数据库的设计。在选用数据库时,一方面要考虑性能和功能;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和现有调度自动化系统数据库的继承,以及开放平台和数据接口等问题。电能量自动采集系统数据库内容的设计,要涉及到今后兼容的问题。我国的电能量自动采集系统从无到有,市场规则一定会不断的修改和完善,应尽量减少和避免数据库结构和内容的变动。完善的数据库系统是研究和设计电能量自动采集系统的一项重要工作。
(4)系统的安全性。电能量自动采集系统实现的功能涉及到企业的切身利益,系统应当具备很强的抗干扰能力,系统运行必须稳定可靠。
(5)数据的完整性。由于电能消耗是前后连贯的,因此电能计量的是一系列随时间递增的电能量累加值,要求在计量、采集、传输、存储和处理的整个过程中,保证在任何环节出现故障时,都不允许丢失数据。特别是在进行分班次电能量统计和结算时,数据的完整性成为电能量自动采集系统的基础。系统数据处理应采用分层处理方式存储数据,确保电能量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