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两物体摩擦接触距离足够小时,产生热激发作用,这
种作用使对电子吸引力不同的物体的电子发生相互间
转移而使物体带电。
起电简单,只适合纺
织中的梳理工序。
尚不清楚
热极化
高温电场下,电介质材料热活化的分子偶极子沿电场
方向取向,低温相同电场下冻结取向的偶极子。
温湿度的影响较大,
最早制造的驻极体。
偶极电荷
低能电子
束轰击
利用低能电子束轰击电介质,被电介质捕获并储存而
带电。
机理较复杂,不易实
现工艺化。
空间电荷
2 空气过滤材料静电驻极体性质的对比与分析
由于材料的静电驻极方法(工艺)不同,所形成的驻极体的性质亦大不相同。具体情况见表2。
驻极体空气过滤材料要求材料的储存电荷密度大,其电荷密度的储存寿命长及储存电荷稳定性强等等。而储存电荷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材料性质、充电方法、电荷分布状态、储存的环境条件等。根据上述要求,就静电驻极体的性质而言,从表2中可得,电晕放电法是目前最佳的静电驻极方法;热极化法在环境相对稳定时也是一种较好的静电驻极方法;摩擦起电法要在试验中进一步完善;静电纺丝法需要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低能电子束轰击法需要改进和简化静电驻极的工艺。
近年来,报道了直流增加频率的低脉冲电晕充电比直流电晕充电或仅有脉冲电晕充电能获得更大的表面电荷密度[9]。这也许就意味着这种电晕充电的空气过滤材料的过滤效率更高,但是相关理论和实践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3 驻极体空气过滤材料的性能对比与分析
驻极体用作过滤材料,最初在1976年由于J·Van Turnhout等人将切割成小条状的聚丙烯薄膜制成,将这种带电小条加工折皱状态形成驻极体纤维。随后,各种荷电技术以及通过混合不同纤维带电技术等各具特色的带静电过滤器得到了开发和利用[5]。与此同时,驻极体空气过滤材料也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2001年美国“9·11”事件以后,采用集中空调系统的建筑物不断面临安全性的考验,其中包括恐怖主义分子的生化武器袭击;2003年的“非典”疫情给全世界造成巨大损失和影响。引起“非典”的SARS冠状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就是空气,这就使集中空调系统有可能直接成为SARS病毒和细
[1][2][3]下一页
本文选自lw.nseac.com原创论文网代写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