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井地压——一种特殊表土地压的探讨(3)
2016-06-01 01:11
导读:(2)徐州地区进行料石沉井壁后注浆时,都比较费劲,几乎每个沉井井壁外都要捣1-3 m的硬土层才能进行。例如东城矿主井筒(沉井),穿过的硬土层为
(2)徐州地区进行料石沉井壁后注浆时,都比较费劲,几乎每个沉井井壁外都要捣1-3 m的硬土层才能进行。例如东城矿主井筒(沉井),穿过的硬土层为2-3 m.
(3)在沉井壁中放置的放水管,经常放不出水。例如拾屯主井从地表下沉到31m深,放水管从未流出过水,工人用2m长的钢钎捅和用锤击钎子,发觉壁外有一硬层难以通过。又如马庄主井,沉井井壁安置放水管伸出壁外较短,放不出水来,但听见有水的响声。
(4)拾屯主井下沉到30多米时,下沉几乎停止,刃脚部份完全露出(即Rs=0,B=0)。伸手摸刃脚外壁,有一层200-400 mm厚,粘着紧密且含水少,很难尅出的土层。通过计算,此时沉井自重大大的超过侧面阻力(表土地压为侧压力),该现象无法解释。
(5)在各种沉井正常下沉时,均可在井壁与土层间进行充填,如用炉碴、泥浆、压气等物充填;表明刃脚与井壁(内缩)形成的台阶(约0.3 m宽)空间,围绕井筒而存在。否则,壁后充填都将无法进行。
以上各种事实表明,沉井井壁外有一层被压密的土层存在,并形成一个围绕沉井壁而竖立的“压密壳”体。因此,在正常下沉情况下,井壁与土层间都不会直接发生接触和产生摩擦。
3.4 沉井刃脚下的应力分布
沉井刃脚下沉时,其周围土的受力情况较为复杂,通过实验和
数学相结合的,分析如下[6]:
(1)若在刃脚尖端作用下,土受垂直集中力P作用,可求得在集中力作用下的半平面体的应力。以集中力P的作用点为极坐标原点(图4),应力与P,r,θ有关,通过推导得:
σr=2p/(πr)cosθ
由τγθ=0,σγ=σ1,σθ=σ3=0,按有关公式可求任意方向应力,因此,X,Z方向的应力: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σz=2p/πcos3θ/r
σx=2p/πsin2θcosθ/r
τzx=2p/πsinθcos2θ/r (10)
因θ是无因次量,故应力分量σγ是1/γ的函数,又是θ的函数。r越大,应力σγ越小。集中力P作用线上应力最大,向两侧逐渐减小。
垂直线上的应力随深度变化,愈深愈小,因而在垂直与水平方向上,土体受力被压缩。
(2)在刃脚下沉过程中,周围的土中应力变化,可按三角形荷载作用下半面体的应力计算:
根据公式可得出不同深度Z/b与不同位置X/b,在三角形荷载下的应力σZ/P值。
3.5 压密壳与土压力
沉井下沉,井筒最前端的刃脚对其周围土层施力,在力的作用下,土被挤压和压缩,土中应力应变发生改变。土中发生动水过程,水分被挤出,孔隙减少,土被压实和移动变形(弹性变形并伴随永久变形),若达到土的抗剪强度,土产生相对滑动,若强度破坏点越来越多,则形成滑动面,使压实土体滑动分离,逐渐形成“压密体”和“压密壳”体。
刃脚垂直剖面为三角形,一般刃脚高3-8 m,夹角30°左右。刃脚与井壁相连,井壁外侧向内收缩0.3 m左右,形成一台阶空间,因而使井壁与土层“压密壳”间形成一空间,压密壳环绕井壁而立。因此,在一般正常下沉情况下,井壁是不会与土层发生接触和摩擦的。
通过上述分析知道:沉井在正常下沉过程中,将不会受到地压(主动土压力)的作用(除了产生涌砂,突水,壁外充填被破坏;或沉井偏斜过大等不正常情况外);而只是在刃脚部份受到被动土压力的作用。
4、竖井表土地压与沉井地压
在竖井表土(散体)地压的计算公式中,人们把垂直巷道内的支架,看作是承受围岩(土)方面的主动压力的挡土墙,而不论这些支架(竖井井筒)处于何种状态——是静止还是移动的。这与我国长期接受和采用普氏、秦氏等人的观点与理论有关,因此,当有不同的看法与论点,例如,笔者撰写的“水力机械化料石沉井侧面阻力计算”(1961年毕业论文,和[7],[8]),认识到“沉井刃脚的侧面压力是被动土压力”,均未引起注意。同时,在矿山岩石力学教材中,也很少介绍被动土压力的有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