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的战略思考(2)
2016-06-06 01:08
导读:6)软件既然是一种工具,就必须有能够熟练使用这种工具的人。因此,企业需要 培训 一批能够熟练软件的应用人才队伍。 7)随着技术的发展,软件的应
6)软件既然是一种工具,就必须有能够熟练使用这种工具的人。因此,企业需要
培训一批能够熟练软件的应用人才队伍。
7)随着技术的发展,软件的应用平台日趋复杂。因此,企业需要有熟练掌握计算机硬件、网络和数据库的维护人才,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在国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这类工作外包给专业的软件服务和集成商。
8)信息化建设需要消耗相当大的资金,因此,企业要充分考虑资金的获取渠道与方式,做好预算与成本控制,避免信息化工程因为资金问题而中途夭折。
3.咨询服务企业是制造业信息化的枢纽,其职责是:
1)帮助企业进行信息化需求的诊断和分析,制定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总体规划。
2)帮助企业进行信息化软件、硬件和系统集成方案的选型、实施与监理。
3)帮助企业进行多层次信息化人才的培训。
4)不断跟踪和研究制造业信息化领域的技术、市场、产品和服务的发展变化趋势,深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为制造业企业推荐最合适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4.制造业软件企业是制造业信息化的工具制造商,其职责是:
1)提供能够满足制造业企业功能需求,能够在企业的计算机和网络平台安全、可靠运行,并能实现与其它应用软件集成的软件产品。
2)软件产品应具备先进性、实用性、可靠性、兼容性、开放性、易学易用性等特性。
3)为制造业提供软件产品的安装、培训与服务。其中服务包含软件实施、软件升级、客户化开发、解决应用中的问题等。
5.软件服务和集成商是制造业信息化的桥梁,其职责是:
1)帮助企业进行信息化软件的客户化开发、培训和系统升级。
2)帮助企业实现不同应用系统的信息集成。
3)帮助企业维护整个信息系统,并解决信息备份、信息安全问题。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6.电脑与外设供应商、网络产品供应商和系统软件供应商组成了制造业信息化的基础的、与具体应用无关的平台。该平台必须保证整个信息化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兼容性。
7.渠道与代理商负责帮助产品供应商进行产品的销售、服务与技术支持。大多数硬件与网络供应商和系统软件供应商以分销和渠道销售为主;而制造业应用软件公司则主要采用直销,自主从事产品的销售、服务和技术支持工作。
三.决定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成败的关键因素
制造业信息化的价值链中的各个环节都是决定信息化工程成败的因素,而其中,政府主管部门、咨询服务体系和制造业软件企业,是最重要的因素。
首先,政府主管部门对于整个价值链的影响是巨大的,政府主管部门制定的政策如何、导向如何,对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成功至关重要。
在“九五”期间,国家科技部提出的CAD应用工程,就顺应了当时的企业信息化状况,带动了一大批企业甩掉图板,使用CAD软件,使企业真正尝到了信息化的甜头,激发了企业实现信息技术深化应用的热情。反之,有些地方和行业的主管部门,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采取了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些地方保护、行业垄断等做法,规定企业只能用某某产品、某某软件,这就不利于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
第二,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实施的过程中,有没有咨询服务企业的参与,参与的程度与方式如何,也是导致信息化成功的关键因素。
许多制造业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工程时,考虑得比较多的是建网络、买软件和硬件,在购买前看演示时令人眼花缭乱的好功能,到了企业就是用不起来,数据格式不兼容、借口连不上等问题随着而来。有的企业甚至成了“软件展示厅”,买了一大堆软件,但还是一个混合物,没有真正实现“化合”,没有真正集成起来。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引进咨询服务企业,进行认真、仔细的需求分析,缺乏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总体规划和实施及集成方案。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另一方面,咨询服务业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比较缺乏专业性的制造业信息化咨询企业,高校的专家、教授和
研究生是从事咨询服务的主要力量。他们的优势是对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发展趋势进行跟踪研究,但是往往缺乏在企业工作和实施项目的实际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