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水土保持与金沙江农业综合开发──以云南省(2)
2016-06-26 01:01
导读:1、流域内土壤侵蚀严重 主要表现在侵蚀面积大和潜在危害大这两方面。据1987年遥感资料表明,本区土壤侵蚀面积达46922.62Km攩2攪,占流域面积42.7%,见表
1、流域内土壤侵蚀严重
主要表现在侵蚀面积大和潜在危害大这两方面。据1987年遥感资料表明,本区土壤侵蚀面积达46922.62Km攩2攪,占流域面积42.7%,见表1。尤其是海拔1500以下的河谷区及其支流,土壤侵蚀更为严重,据16个县(市)资料表明,土壤侵蚀面积大于土地面积45%以上的有12个县(市),占75%。元谋县高达74.4%,见表2。屏山水文站的泥沙有68.1%来自攀枝花市以下河段,河段含沙量呈上升趋势,见表3。
潜在危害大主要是金沙江流域尤其是目前重点开发的干热河谷区有效土层的厚度浅薄,土壤母质多为第四纪残坡积层,侵蚀模数大。加之山高谷深坡陡、降水量少,蒸发量强,年干燥度大于1.5,旱季干燥度4以上。焚风效应明显。森林植被以稀树灌木草丛和禾本科草丛为主,覆盖率低,农村燃料缺乏。斜坡物质稳定性差,一旦某要素被破坏,旱洪灾害频繁。据考察,全流域五十年代,五年一旱,到八十年代变为三年一旱;洪灾从8─9年1次,缩短到4─5年1次。地处东川市境内的小江,两岸泥石流由五十年代的38条,发展到八十年代的107条,1971─1978年共发生泥石流173次,而1979─1985年共发生泥石313次,而且规模越来越大。每到雨季,山体滑坡、岩体崩塌和沟岸泻溜等屡见不鲜,堵江断流现象时有出现。昆明市松花坝水库,六十年代进库泥沙平均为5.2万t/a,七十年代进库泥沙平均为7.3万t/a,八十年代进库泥沙平均为13.2万t/a,大大缩短了水库使用寿命。昭通地区的巧家县,1950年有山泉3020个,到1981年已干涸708个,县城大龙潭流量六十年代为0.14m攩3攪/s,八十年代已下降为0.097m攩3攪/s。
表1 金沙江流域(云南境内)土壤侵蚀强度分级面积表
严重的土壤侵蚀,使土地耕作层变薄,肥力下降,地力衰退,农业生产水平低而不稳。农业生产长期处于“大灾大减产,小灾小减产,风调雨顺增点产”的局面。生态环境的恶化,制约着这一区域经济的发展,是这一区域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2、地质构造复杂,山地灾害严重
本区有众多的断裂带,特别是深大断裂带及其派生的次一级断裂带,常常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的活动区。据方光迪、张信宝调查,金沙江流域(云南境内)分布有滑坡、泥石流灾害点999处,其中滑坡、崩塌447处,属大型滑坡、崩塌有114处,中型294处;发育泥石流沟552条,属大型中高频率泥石流沟66条,主要分布在主河道两岸及支流腊普河、金棉河、黑穗河、龙川江和小江流域,活动频繁,危害严重攩[4]攪。本区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频繁,地震降低了岩石强度和山坡稳定性,地震后往往伴随水土流失。又据云南省气象局1950─1980年30年资料统计,金沙江流域,发生较大的洪旱涝风等灾害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