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2.1 抑制干扰源
为有效降低干扰源的干扰,模拟人体的50Ω大功率电阻采用无感电阻,在布线时充分注意减少由引线带来的寄生电抗参数、合理分配放电采样电阻的空间位置等,特别注意大电流通路的焊接质量,以防接触不良引起火花放电造成更强干扰;选用低频率电路芯片可有效地降低噪声,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2.2 关于屏蔽层的设计
采用屏蔽的目的是为了在干扰的环境条件下保证系统信号传输性能。这种抗干扰措施可屏屏外来干扰,也可减少本身向外辐射能量。衡量器件传输性能的指标是ACR值(衰减/串扰比)。非屏蔽线在ACR值符合要求的条件下,其传输带宽和传输速率可以大大高于标准带宽和标准传输速率。但是当信号以很高的速率在线路中传输时,由于受到外界的电磁干扰以及自身内部的串扰,容易出现数据传输错误,降低系统的性能。所以系统中采用较低的速率传输数据,以增加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为了有效减少外界的电磁干扰,可以采用屏蔽措施。屏蔽分静电屏蔽和磁场屏蔽,静电屏蔽要求可靠地接地。实际的屏蔽系统存在着一些必须注意的问题,如接地方式、接地导线以及屏蔽的完整等。应慎重选用屏蔽电缆,因为屏蔽不但会导致信号传输的不平衡,而且会改变电缆的电容耦合,从而衰减增加,降低信号输出端的平衡性。同时考虑到干扰源与测量控制电路在同一仪器内,距离很近,若内部用屏蔽层,且屏蔽未良好地连接时,增加的电容效应将非常明显。在于以上考虑,在系统内部放电电阻与线路板及连接电缆之间,不采用屏蔽措施。但是对于塑料机壳的屏蔽必须仔细考虑,为降低外界电磁干扰,采用喷涂金属屏蔽层,同时要求涂层达到一定的厚度且对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