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需从本国的实情出发(1)(3)
2016-10-12 01:20
导读:并且园林的创作方法主要向写意转化,北宋大体上仍然沿袭隋唐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传统,这从《艮岳记》和《洛阳名园记》的文字描述中也可看出。南
并且园林的创作方法主要向写意转化,北宋大体上仍然沿袭隋唐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传统,这从《艮岳记》和《洛阳名园记》的文字描述中也可看出。南宋文人画出现于花坛,导致人们的审美观倾向写意的画风,[再加上诸如:“小中见大、须弥介子、湖中天地”之类的美学观念的影响,对写意园林的兴起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元、明文人画盛极一时,几成独霸画坛之势,影响给予园林而相应地促成了写意创作的主导地位。同时,精湛的叠石技艺,造园普遍运用叠石假山,也为写意山水园的发展创设了更有利的技术条件。4 ]
[ 中国传统园林从“壶中天地”转向于“介子纳须弥”,其空间显得更为狭小。康熙、乾隆两帝时期的皇家园林除紫禁城的宫苑外。多集中在西部一带,相继建成著名的“三山五园”,即畅春园、圆明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后便于承德兴建规模更大的离宫御苑——避暑山庄。皇家园林的重点从前朝的大内御苑转移到离宫御苑,造成皇家园林观的变化——融合江南私家园林的风格,高扬皇家宫廷的气派,突出大自然生态环境的美姿三者融合一体,比之宋、元、明御园来,大有创新,标志着我国造园艺术的发展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峰。4 ]


在封建帝王的高度集权统治下,使中国园林长期处于一种逐步积累,相对稳定相当保守的渐进式发展过程。因此,使它可能创造出与其他民族迥然不同的,具有浓重的本民族特色的园林风格。从“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神仙思想”到“小中见大、须弥介子、壶中天地”;从“崇尚华丽、争奇斗富(以官僚贵族为代表)”或表现隐逸,追求山林泉石之怡性畅情之倾向(以文人名士为代表)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多方胜景、咫尺山林”。如图1至2所示,在空间格局规划上,完全的自由灵活而不拘一格,着重在显示纯自然的天成之美,表现一种顺乎大自然风景构成规律的缩移和模拟。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综观中国传统园林的发展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第一 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 第二 自然美和人工美的完美结合。 第三 诗情画意。 第四 意境深远。
二、对待西方传统造园理念——洋为中用
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功玉”纵观西方园林的发展,无论从空中花园的隐语到伊斯兰环境设计,从古希腊的中庭式建筑布局到法国的规整式布局. 如图3. 西方造园艺术,身受数理主义美学思想的影响,讲究规矩格律,对称均齐,具有明确的轴线和几何对位关系,甚至花木都加以修剪成型并纳入几何关系之中;力求体现出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追求园林布局的图案化,表现一种为人所控制的有秩序的自然,理性的自然,并迫切的寻求人类尊严的表达方式。同时也肯定了人工美高于自然美,在于变化统一,即园林地形和布局的多样性,花木的品类、形状和颜色的多样性,但一切的多样性都应井然有序,布置的均衡匀 称,主张把园林当作整幅构图,直线和方角的基本比例都要服从几何比例。图4所示


三、景观设计的现状和发展
从我国很多城市的现状来看,不难发现一个问题:今天,看一下上海浦东现在的样子,就会察觉:“西方国家是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和发展,而我们却把它压缩成十年的时间学完。从中值得我们思考的是:虽然“硬件”等这些东西可以迅速的上来,但是人的思想水平就不那么容易跟上时代的步伐了。”同样,我们搞景观规划设计,很容易看到并学得国外景观作品的外在表现形式,而难于真正扣住隐藏在景观作品背后的精神。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结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