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操作机器人系统的研究开发(2)
2016-11-02 01:13
导读:在研制本系统过程中,已取得以下阶段性成果:(1) 利用螺旋,对微动并联机构的型综合进行了较深入的,并给出了几种并联机构型综合的新。(2) 选用Del
在研制本系统过程中,已取得以下阶段性成果:(1) 利用螺旋,对微动并联机构的型综合进行了较深入的,并给出了几种并联机构型综合的新。(2) 选用Delta三自由度并联机构作为微操作机器人机构,并结合微操作的特点,对其进行了运动学、工作空间优化、误差分析及动态特性分析。作为微操作系统的核心部分,微操作机器人机构应具有外形小、工作可达域相对较大、驱动精细、有很高的定位精度与精度稳定性、良好的动态特性等特点。Delta微动并联机构基本迎合了这些要求。它的外形尺寸为100 mm×100 mm×100 m,工作空间约为500 μm×500 μm×400 μm,运动分辨率约为80 nm。(3) 在多年探索研究及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出了一些对构筑微操作机器人系统有指导意义的设计原则。它不单适用于面向生物工程的微操作机器人系统,对构筑其它领域的微操作机器人系统也有一定的价值。(4) 将显微视觉作为反馈控制源参与伺服控制形成视觉伺服反馈控制系统,使显微操作自动化程度及操作精度大大提高。操作者只需用鼠标轻轻一点被操作对象(细胞、染色体等),系统将自动完成显微操作,如基因注射、细胞切割等。(5) 机械加工、装配精度低于系统综合精度的特点导致了系统标定的困难性,而各子系统向参考坐标系转换的误差,以及由温度、振动、蠕变等因素造成的误差的随机性更加剧了离线标定的复杂性。本课题针对视觉伺服控制的微操作机器人系统的特性,提出新颖的欠参数标定法。(6) 本项目拟采用多套智能控制算法,如基于视觉校正的模糊自适应控制方法、基于视觉的模糊预测控制方法,实现基于显微视觉全局闭环的机伺服自动协调作业。这些方法在初始模型不精确的情况下,也能保证快速、准确地定位。
3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微操作机器人系统的构筑比机器人的设计更为复杂,涉及的研究领域也更为广泛。在构筑“面向生物工程的微操作机器人系统”过程中,以下问题应引起特别注意。这些问题可以作为构筑微操作机器人系统的设计准则。(1) 莫奢望能构筑一套“万能机器”。由于细胞或染色体是活性的,它的形状颜色各有不同,研制出的微操作机器人系统不可能完成所有的显微操作。部分操作可能更适合于采用电学、化学、甚至手工方法完成。(2) 微操作机器人系统的各单元应刚性连接。为了减少积累误差、增强系统抗振能力、减少标定测量次数,系统各单元应以显微镜视野为分布中心刚性地连接一起。(3) 左右微操作手的工作空间应比显微镜的视野大,并且包围它。显微镜的视野是一定的,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避免机器人在工作空间边界附近可操作性及灵活性差的情况出现,左右微操作手的工作空间应该比显微镜的视野范围大。系统安装调试时,机器人及相关周边设备应以视野中心分布,保证操作工具的端部与视野中心重合,并在视野内运动操作。这种安装组合方式我们称之为“运动集中型”微操作机器人系统。(4) 微操作机器人的理论工作空间应比其实际工作空间大。数学模型的精确性、驱动器的性能、机构材料的弹性变形等因素的存在,使得微操作机器人的实际可达域要比理论可达域小。在构筑机器人系统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点。(5) 微动机构的运动链应尽量短。为了增强抗振能力、减小装配误差、提高结构刚度,系统应尽量减少运动环节。这也是并联机构在微操作领域倍受青睐的原因之一。(6) 自由度过多得不偿失。理论上讲,机器人自由度越多,其操作灵活性越好。但过多的自由度也意味着控制难度的增加及成本的提高。3个移动自由度足可以应付所有显微操作,况且在微观世界里也不易实现大范围转角。(7) 对用于细胞操作的微操作机器人来说,其运动速度和加速度尤其重要。对于细胞的注射、切割等显微操作来说,当微注射针或微切割刀切入活体细胞时,需要一定的力方能使细胞膜破裂。如果施加力的速度比较慢,可能导致细胞膜沿工具方向凹陷,直至刺破细胞膜。速度愈慢,凹陷愈深,对活体细胞的损害程度愈大。另外,由于培养液体的粘性及流动性,操作工具的运动使细胞沿同样的方向漂移,要使操作工具尽快捕捉到细胞,它的运动加速度愈大愈好。(8) 在选择微动机构时,应尽量避免球铰出现。主要原因是铰链的加工难度太大,成本太高。(9) 设置限位装置是必要的。多数微操作机构是靠材料弹性变形来实现微动的。如果材料的变形超出了弹性极限,便会断裂,因此有必要设置限位机构加以保护。(10) 应慎重选择显微视觉系统硬件部分。倒置生物显微镜是整个系统中最大最重的设备。它的视野、放大倍率、机械接口、光学性能、抗振能力等都关系着系统的成败。图像处理周期慢与实时运动控制采样周期快的矛盾一直很突出。尽管研究高速图像匹配算法及控制方案是一解决途径,但选择高品质的图像处理硬件(摄像头、图像处理板等)也是必要的。(11) 系统应采用使用简单的人机交互接口。数据手套、遥控手柄、虚拟现实等高级复杂的人机交互接口装置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机器人系统。但运动链过长引起的积累误差对微操作机器人系统来说是个致命的问题。因此微操作机器人系统人机交互接口的选择不可过分追求复杂、时髦,应以简单、、实用为主要目的。如键盘、鼠标、触摸屏等即可。(12) 应从整个系统入手提高系统精度,莫将精力过分集中于机构及驱动器上。相对于工业机器人来说,微操作机器人系统的误差来源更为复杂,更不稳定。为了提高系统精度应考虑环境因素(振动、噪声、温度等)、参数因素(杆长、关节零位角、柔性铰链的形状尺寸等)、测量因素(传感器的分辨率、非线性及标定设备的精度等)、控制和计算因素(计算机的舍入误差、跟踪控制误差、数学模型的精确程度、控制方案的选取等)、应用因素(安装误差、坐标系的标定误差等)等。(13) 必需简化操作流程。活体细胞或染色体是无地漂浮在培养液里,为了使系统自动完成细胞操作,使机器人有规律、按步骤地动作,就必须简化操作流程(与工厂里的自动生产线类似)。有效的解决方法是设计专用的培养器皿或细胞矫正器(Bio-aligner,类似于生产线上的喂料器),使活体细胞整齐排列并逐个移送到指定位置。(14) 微操作机器人系统对环境要求比较苛刻。有些颗粒或灰尘的体积可能比卵细胞还要大,另外活体细胞的培养对环境的温度湿度也有要求,因此周围环境的质量是不可忽视的。这一点已引起科研工作者的广泛注意。系统的抗振性能也是值得注意的问题之一。系统不但要求机构紧凑、固有频率高,还要将整个系统安装在防振平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