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送混凝土堵管故障分析(2)
2016-12-20 01:04
导读:2.1.3 骨料级配和砂率不合理堵管 ①骨料级配不好,水泥砂浆不能充分填充骨料的空隙,使石子之间直接接触增加石子间的摩擦力,影响混凝土的流动性,甚至管
2.1.3 骨料级配和砂率不合理堵管
①骨料级配不好,水泥砂浆不能充分填充骨料的空隙,使石子之间直接接触增加石子间的摩擦力,影响混凝土的流动性,甚至管道内由于缺少必要的水泥砂浆作润滑剂,而使混凝土中石子直接与管壁接触,增大了泵送阻力从而导至堵管;
②砂率对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和粘聚性影响最大。砂率过大,消耗水泥浆多,混凝土流动性下降,影响泵送;砂率过小,细骨料不能包裹粗骨料和填充粗骨料之间产生空隙,将无法泵送。
排除方法:
①改善砂石的级配和调整砂率:粗骨料宜选用表面光滑的圆形或近似圆形的骨料,卵石优于碎石,碎石中针片状碎石含量应小于5%,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也应符合以下要求:a碎石粒径不应大于输送管内径的1/4;b卵石粒径不应大于管内径的1/3;c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得大于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粗骨料的级配直接影响空隙率和砂率,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可泵性,一般常用5-25mm的连续级配。
②对细集料的要求:a宜用细度模数为2.5-3.2的中砂;b通过0.315的筛孔的砂应大于15%;c有良好的级配,空隙率小,粗砂空隙率大,可泵性差;砂粒过细,泌水性增大,混凝土干缩性,泵送阻力大。如因细骨料不能满足泵送要求而发生堵管;可通过调整水泥用量、砂率、改善粗骨料级配、添加外加剂等方法予以解决。
③泵送混凝土的砂率要求:泵送混凝土的砂率主要与骨料的种类和最大粒径、砂的级配和水泥用量有关。泵送混凝土的砂率一般应控制在40%-50%,砂率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调整,使用粗骨料可适当增大砂率,用细砂则减少砂率。根据经验,中砂的砂率一般控制在38%-45%,细砂或特细砂的砂率以32%-38%较为合适。
2.2 间歇超时堵管
原因:由于混凝土在管内间隙时间(泵送时,发生停电或是其他原因导致的暂停泵送混凝土)过长。混凝土浆体蒸发,混凝土内水膜脱出,从管卡子的接缝处向外漏水,此时表明混凝土已开始初凝;当再泵送时,混凝土颗粒间的润滑膜不能随机械的推动力作用使混凝土回复到原来的和易性状态,使混凝土在拐弯处的摩阻力急剧增加而堵管。当被顶出混凝土已温度过高就说明管内已经堵死。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3 操纵方法不当堵管
原因:①管道清洁不够干净;②混凝土排量过大;③待料或停机时间过长;④泵送困难或泵压升高时处理不当;⑤混凝土配料准确度不够,搅拌不均。
[1][2]下一页
本文选自lw.nseac.com原创论文网代写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