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当前中国的工程现状及其成因与建言(2)
2017-01-07 01:02
导读:二、成因简析 我国在工程建设上的大而不强,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工程的创新水平、技术水平、质量水平、效益水平普遍较低,此外在生态和环
二、成因简析
我国在工程建设上的大而不强,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工程的创新水平、技术水平、质量水平、效益水平普遍较低,此外在生态和环境效应、人文和社会效应等方面也不理想,这些都造成了我们在工程建设上的大而不强。
1.工程的创新水平低
工程强国必须在工程建设上走在世界的前列,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在工程的创新上有较高的水平,能建造许多世界第一甚至独一无二的工程来,由此实现一系列技术创新成果和知识产权。但我国的工程建设目前在这方面的能力严重不足,工程创新能力和成果不够多,大量的工程是所谓常规的“基本建设工程”,即使是这样的工程,也会在设计的新颖性和创新性上表现出差异,所以一些重大的标志性的新建筑工程也不得不依靠外国人来设计,如国家歌剧院以及奥运的两大主场馆“鸟巢”和“水立方”等都是如此。
工程中的专利和知识产权的含量是工程创新的内在标志,这方面的情况更不容乐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沈文庆
院士在参观了中国重大工程成就展后,一方面为此感到“令人鼓舞”,另一方面则深感忧虑:“但我想问一下,在这些重大工程里我们产生了多少专利?我们保持了多少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对于知识产权的尊重,应该是知识产权文化中第一位的事情。我们要尊重国外的,也要尊重我们自己的知识产权。面向21世纪,我们的重大工程、我们的技术、我们的产业发展,都必须重视知识产权。”
我们作为一个缺少自主核心技术的制造大国,理所当然也就是一个缺少创新能力的工程大国,而非工程强国。
2.工程的技术水平低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低创新水平的工程是与低技术水平的工程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大量的工程的技术含量低,多属劳动密集型工程,而非技术密集型工程,甚至将工程等同于工地,以为工地越多经济越繁荣。于是工程遍地开花,到处都是烟尘滚滚的“土木”施工场所;而工程中的劳动者大都是无需任何技术
培训的简单的体力劳动者;在工程的后续——制造行业中也是如此,我们在世界产业分工体系中主要是充当“世界工厂”和承担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的职能。当然,我们的工程中也需要使用先进的技术,但这样的技术大多数不是我们自主研发的,而是从国外买来的。目前,我们在工程制造中对国外的技术依存度达到了80%左右,有的领域甚至达到了100%,1:255于有的行业,如果离开外国的技术就不可能生存。如日本右翼分子、国际经济学家长谷川庆太郎在日本《呼声》月刊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