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保护水资源的对策和建议(2)
2017-02-12 01:36
导读:3.粗放式开发利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增长而忽视水资源与水环境承载能力的粗放式开发利用是水问题产生并恶化的主要原因。曾经很少为盲目扩张的人类
3.粗放式开发利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增长而忽视水资源与水环境承载能力的粗放式开发利用是水问题产生并恶化的主要原因。曾经很少为盲目扩张的人类活动划出一个不可侵犯的“禁区”,有些地方急功近利、饥不择食,把“夕阳工程”引入我国,在求得经济暂时快速发展的同时,却严重污染破坏了生态环境。按国际通行标准,河流的开发利用率不应超过40%,但在实际生产活动中并未达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本身虽没有不好,但这应当是建立在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的经济建设之上的。
三、保护水资源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环境责任意识以利环境资源的永续利用。环境资源的永续利用,也就是说既要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又不危害环境;既要满足当代人的福利,又保护子孙后代的利益。人不应该采取从同自然对立的立场上来理解自己文化活动的意义,不应该采取对自然消极顺从或肆意征服的态度,而应该把在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上优化自己的生命存在看做自己文化活动的基本特征。
人与自然的和谐集中体现为环境公正。环境公正是指在环境资源的使用和保护上所有主体一律平等,享有同等的权利,负有同等的义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活动时,负有防止对环境的损害并尽力改善环境的责任;对任何主体违反环境义务的行为予以及时有效的纠正和处罚。为了人类的发展和同时保护好自然环境的目的,在人和自然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类必须同时兼顾两个基本原则:“有利于人类生存”和“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以“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作为主题和目标。
罗尔斯顿强调,人应以满意和感激的心情栖息于大自然中。作为“栖息者”的人应当超越自身的局限来评价事物,应当遵循自然。人们对事物的评价如果不能超越他们自身的局限,如果不能时时遵循大自然,他们就将失去大自然的许多精美绝伦的价值,人的生命就远远没有到达他能够、也应该达到的境界。罗尔斯顿的话体现出了自然界的无生物和无机界也都有尊严性这一特征。如果人侵犯了它们的尊严性,就等于侵犯了我们本身的尊严性。此时我们就不能套用“没有权利就没有义务,没有义务就没有权利”的公式于人与自然的权利义务关系,而只能认为,不存在什么自然的义务问题,权利和义务的相关性原理在这里确实难以适用。我们不仅要把尊重自然看作是一个具体的规则,更要把它看做是一种决定我们做人的态度。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中国似乎也应该像荷兰那样建立环境教育的季节学校,组织学生野营,举办多学科讲座,进行现场调查。学校还可以利用音乐和舞蹈的形式表达对于环境的认识。学龄前儿童则可以通过开展科学幻想式教育透过游戏让儿童了解自然环境的优美。
2.作为环境伦理意识之延伸的法令法规。秦代制定了我国最早的关于保护生物资源的法律《田律》。西汉以后,不少生态道德准则变为帝王的具体诏令而强制臣民遵守。如汉宣帝刘询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