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创造新生活方式与城市发展共赢(1)(2)

2017-08-10 06:29
导读:3.1.5 鉴于房地产具有带动其他产业的杠杆作用,广东省积极推出新的户口政策,对新造城运动给予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为农民买房、外省人买房、港

3.1.5  鉴于房地产具有带动其他产业的杠杆作用,广东省积极推出新的户口政策,对新造城运动给予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为农民买房、外省人买房、港澳人给亲属买房提供了强大动力,将有力地促进珠江三角洲区域房地产的发展。综上所述,房地产开发将成为新造城运动的核心,地铁建设及其上盖的物业开发将对区域性房地产开发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成为TOD模式的关键环节。
3.2  新造城运动的特点——战略制胜
由于新造城运动具有房地产开发大盘化、目标顾客的迁移化、配套设施的综合化、交通布局的前导化等诸多明显特征,使得未来的房地产开发必然具备战略制胜的特点。
3.2.1  竞争演变的必然: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日益成熟,房屋购买者的日益成熟,竞争者的日益成熟,开发竞争门槛的逐渐抬高,仅凭一招半式就可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局面已一去不复返,因而促使房地产开发必将从以往的战术竞争演变为战略的竞争。
3.2.2  经济形式的转变:随着短缺型经济向过剩型经济的转换,房地产已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顾客的需求层次逐渐上升,呈现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如:教育、体育、医疗、养生等等),曾经成功的基本元素已成为顾客的基本“买点”,发展商必须从战略层面统筹考量,创造独特的“卖点”方能赢得市场的竞争。
3.2.3  开发形式的升级:房地产开发已由以往的“造屋”逐步转变为“造区”,并延伸为目前的“造城”。其根本的区别在于小盘与大盘的差异,单一与综合的差异,文化层次的差异。随着楼盘面积的大幅度扩张,从战略角度考虑社区的综合配套、整体规划、区域配合、交通衔接,以及与其他产业的嫁接(体育、教育、旅游、养生、医疗等)就成为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3.2.4  社会进化的需求:环保意识的加强,能源短缺的影响,生态环境的需求,信息经济的喧染,使得房地产开发必须对一个系统的整体协同作出考量,从人文关怀的角度规划并设计环保、生态、节能、网络等各个要素的综合布局。这就要求发展商必须具有前瞻性的战略思维、战略应变和战略控制能力。
3.3  地铁在新造城运动中的作用
3.3.1  TOD模式的先遣:“TOD模式”(Transit玻希颍椋澹睿簦澹洹。模澹觯澹欤铮穑恚澹睿艄交导向型土地利用开发模式)即通过对整个地区进行综合性的、以公交为主导的土地使用规划,来促进“公交导向的土地开发”,是一种强调土地综合利用的社区模式。整个TOD社区有居住、商业、工作场所、公共空间等多种功能。这是新城区开发的优良模式,地铁公司物业开发的宗旨就是凭借交通主导功能引导“TOD模式”的实现。
3.3.2  组团发展的关键:“大珠三角”战略的关键是引领各城市实现组团式发展,串珠式衔接,实现珠江三角洲泛城市化。地铁3号线设计为快车系统正是为了满足这种发展模式的需要,地铁上盖物业开发正是以车站为基点实现组团、沿地铁线路形成串珠的重要引导措施。
3.3.3  城市南移的要害:广州市城市南移,要害在于新城与旧城的有效连接,南移的速度和效率及成功与否就在于能否迅速建立一种快速的大容量的交通引领功能,地铁所形成的此种引领作用无可替代。上盖物业的开发对引导市场的走向、加快城市南移的速度非常关键。
3.3.4 资源整合的桥梁:随着我国加入WTO,政府对市场的控制将逐渐淡化,而一个新造城运动需要各种社会资源的共同参与,地铁可通过其准时、快捷的交通及沿线物业开发由点及线、由线及片的引导,带动各类发展商的开发行为,从而起到整合各类社会资源支撑“造城运动”的效应。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周冠成
变频技术在地铁自动扶梯上的应用
降低城市轨道交通造价的思考
上一篇:智能建筑有关问题探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