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子松幼苗培育技术的研究(1)(2)
2017-08-13 06:41
导读:4.作床:一般采用高床作业,床高 10 -15 厘米 ,小步道宽 50 厘米 ,床面宽 1 米 ,长10~20米。作床时可先作下床,充分灌足底水,待水渗下后,再将步道土
4.作床:一般采用高床作业,床高 10 -15 厘米 ,小步道宽 50 厘米 ,床面宽 1 米 ,长10~20米。作床时可先作下床,充分灌足底水,待水渗下后,再将步道土翻到床上搂平压实,并保持床面平坦,以免遭雨或浇水时,种子幼苗被冲淤,影响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 。
5.播期:适期播种对促进种子发芽,保证苗齐苗壮,增强幼苗抗病能力十分重要。根据几年来各地不同播种时期试验证明,平均地表温度达8℃~9℃以上时即可播种,一般在四月中、下旬。(1)播种前苗床表土要保持适度温润,如干燥应少量浇水,待床面稍阴干时,用耙将床上面搂起0.5~1厘米深的麻面,然后用播种机或手推播种滚,横床条播,播幅宽3~4厘米,行距8~10厘米,播后及时镇压,以防芽干,覆土约0.5厘米,不宜过厚,否则幼苗出土困难。(2)樟子松种源少,种子珍贵,要节约合理用种。通常每亩播8~10斤。
6.播种地的管理。加强播种后的管理是提高出苗率和幼苗生长的关键。(1)风沙严重的地区,如育苗地无防护林或防护林稀疏,则必须在播种区四周及中间设置防沙障,防沙打幼苗。5月下旬至6月上旬,季风已停,苗径已木质化,即可分期分段分段撤除风障。(2)为防止覆土被风吹失,调节地面温湿度,播种后宜在床面覆一层稻草(或麦草),厚度以不见土为限(每平方米约需草1.5~2斤)。当幼苗出土50%时,把草撤除一部分,全部苗齐后,将覆草全部撤除,撤草时不要损伤苗木。为防止浇水或降雨时冲刷表土,调节床面温湿度以防止土壤表层板结,可保留行间稻草,直到秋后。(3)樟子松幼苗顶壳出土易遭岛类啄食,为防止鸟害,应设专人看护到种壳全部脱落为止。(4)也可在苗床上搭设封闭遮荫网以达到防风、保湿和岛类啄食的效果。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曹正 张玉 鲁青利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研究我国对于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贡献
唐山市生态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