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均质滤料过滤过程的水头损失计算模型(1)(2)

2017-08-16 05:13
导读:联解上两式,并将式(3)代入得: n=9α2(1-ε)2/πεdm2 (8) 式(7)和式(8)就是将滤池抽象为毛细管模型时的毛细管管径和单位滤池面积内毛细管数的计算公式。3 过

  联解上两式,并将式(3)代入得:
  n=9α2(1-ε)2/πεdm2         (8)
  式(7)和式(8)就是将滤池抽象为毛细管模型时的毛细管管径和单位滤池面积内毛细管数的计算公式。3 过滤过程的水头损失计算模型  水流在均匀圆管内流动时,其摩阻损失可按达西公式计算:
  pf/γ=λlυ2/(d·2g)         (9)
  λ为水流在圆管内均匀流动时的摩阻系数,它是雷诺数和管壁相对粗糙度的函数。当水流为层流时,λ只与雷诺数有关,即:
  λ=f(re)=64/re           (10)
  因此,可将式(9)应用到滤层的毛细管模型中计算过滤的水头损失。由于滤层中的流态为层流,所以,其阻力系统只与雷诺数有关。但因毛细管模型只是从滤层中抽象出的计算模型,并非实际圆管。因此,其阻力系数不能直接套用式(10)。现令:
  λ=c/re
  按粒状材料过滤的统计学规律考虑,滤层的水头损失可表示为:
  p/γ=η/γ·ρu2/l·l        (11)
   敏茨通过对粒状材料过滤的大量试验,得出滤层在层流状态下对低浓度水进行过滤时,其阻力系数为:
  η=5.1/re′             (12)
  式中re′为按滤层的水力半径计算的雷诺数,其计算公式为:
  re′=ρul/μ             (13)             
  当按滤层的毛细管模型计算其雷诺数时,其计算公式为:
  re=ρudm/μ              (14)
  将式(11)按圆管流的达西公式形式表示可为:
  p/γ=η/γ·ρu2/l·l=(2ηdm/l)·(l/dm)·(u2/2g)   (15)
  因此有:λ=c/re=2ηdm/l                  (16)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所以可得出:c=10.2×42=163.2,因此,其毛细管模型的阻力系数可表示为:
  λ=163.2/re
  水流沿滤层流过δl厚度,相当于水流沿毛细管流过δl长度,其水头损失为:
  
  对于清洁滤层,当滤层为均质时,整个滤层的α、ε、de 均为常数。因此,整个滤层的水头损失为:
  
  式中 α0、ε0、de——清洁滤层的表面形状系数、孔隙率和当量直径
  从式(20)可以看出,清洁滤层的水头损失与滤速和滤层厚度成正比,而与滤料当量直径的平方成反比。因此,采用粗滤料过滤将有助于减小水头损失。
  当滤池截污后,滤层因截留悬浮物而使孔隙率减小,相当于毛细管管径减小。设单位体积滤料的截污体积量为σ(m3浊质/m3滤料),则单根毛细管单位长度上的截污量为:
  σd=σ/π(m3/m)           (21)
  毛细管管径将因截留浊质量而由dm0减小至dm,有:
  
  称β为毛细管的管径收缩系数。
  对于恒速过滤,由于毛细管管径缩小后管内流速将增大,根据流体的连续性方程,有:
  π/4·dm02·u0=π/4·dm2·u
  u=u0(dm0/dm)2=u0/β2=υ/(ε0β2)
  此时的雷诺数为:
  re=ρudm/μ=ρu0βdm0/μβ2=ρu0dm0/(μβ)=re0/β
  因此,滤层截污后,δl厚度滤层的水头损失为:
  
  式(24)和(25)即为本文推导出的均质滤料毛细管模型水头损失计算公式。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网状填料生物氧化预处理受污染水库水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循环水浓缩倍数的检测方法及控制指标
上一篇:论园林城市与城市设计(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