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旱灾探析重庆当前市街绿化(2)
2017-08-27 02:59
导读:城市街道的立地条件远比其他园林绿地的条件要恶劣,各种植物不同的习性,对各个生态因子的要求不一致。 因此,适地适树、因地制宜是成功选择植物
城市街道的立地条件远比其他园林绿地的条件要恶劣,各种植物不同的习性,对各个生态因子的要求不一致。 因此,适地适树、因地制宜是成功选择植物的关键。要做到“适地适树”,就要“识地识树”,而针对山城岩石多、土壤瘠薄、干旱、高温、雾重、污染严重的特殊地理生态环境,可以乡土树种结合抗旱树种为主。乔木选择以黄葛树、七叶树、重阳木、香樟、无患子、天竺桂等乡土树种为主,结合抗旱性较好的小叶榕、高山榕、法国梧桐、广玉兰、银杏等引进树种;亚乔木可选择桂花、黄花槐、木槿、木芙蓉、羊蹄甲、紫薇、珊瑚等耐旱品种;灌木可选择山茶、大叶黄杨、女贞、海桐、丝兰、十大功劳、毛叶丁香等在高温中表现较好的品种;地被则可以麦冬、书带草、鸢尾、葱兰等品种为主。
3.2科学合理地配置植物
市街绿化的植物配置也应根据
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充分考虑山城的立地条件和植物的种间关系,为保证生物多样性,充分发挥抗旱表现力,建议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草相结合,形成层次丰富、结构合理、种间关系协调稳定、能自我良性循环的人工植物群落,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为今后的市街绿化奠定良好的抗旱基础。
3.3重视施工回填土质量
树木的生态习性虽与农
作物有异,但对土壤要求也很高。城市街绿地往往都不是熟地良土,因此更需要进行较彻底地深翻,翻深在40~50cm,以便疏松土壤,增加蓄水保湿的能力。在移栽、栽植树木等土建施工时,尤其应着重注意回填土的质量,并进行科学合理地选择。由于树木生长所需的土层营养状况与土壤质地结构相差很大,因此在覆土的过程中,应特别注重土壤疏松度与肥力状况,并在回填土中适度地加入油饼肥、有机肥等辅料或掺客土,以改善土壤营养状况与
化学性质,力求植物能扎根成活,进行正常生长发育,快速形成景观。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3.4引进先进灌溉设施
伴随着城市绿化建设的迅速发展,绿地面积的日益增加,园林用水量也逐年提高。目前,重庆市街园林绿化大多以自来水为水源,且利用率很低,这使城市有限的水资源更加紧缺,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在当前的园林绿地灌溉也大多以人工水管式灌溉为主,而喷灌、滴灌乃至地下滴灌等节水型灌溉方式应用甚少。据调查,浇灌时水分流失多达20%~30%,而铺设滴灌水管可以通过减少蒸发而保存水分,并使水达到需水的根部,其节水率可达60%以上,且浇灌不如喷灌、滴灌有效,还可能损伤植被。当然,也应充分考虑重庆本地的地域、植物等因素后再进行推广,不能盲目跟风,一味模仿而增加绿化成本。
3.5栽后管理及时到位
俗话说“三分栽、七分管”,栽后养护管理是苗木成活必不可少的工序。在市街绿化管护工作中,对各类植物要及时进行移植、补植、疏伐、修剪,查缺补漏。就重庆市而言,春植苗木因雨水太多,栽后主要考虑排水,夏秋植苗木则因气温较高、气候干燥应以灌水为主。若长期干旱,除要经常穴灌外,还要进行叶面喷水,另外还需缠草绳、搭荫棚,待苗木成活后再进行整形、修剪、中耕除草、治虫、施肥等工作。
在日常的养护管理中,应提倡深耕改土,施肥要达一定深度,诱导根系向下生长,防止根系“上翻”,以提高树木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