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节省物流费用的战略(2)
2017-08-30 05:52
导读:③物流标准化和物流信息化不足。在常用运输方面政府制定了T—11型(1100 X1100mm)标准Pallet规格,从政策上积极推动标准Pallet的普及和发展。 目前企业对
③物流标准化和物流信息化不足。在常用运输方面政府制定了T—11型(1100 X1100mm)标准Pallet规格,从政策上积极推动标准Pallet的普及和发展。
目前企业对标准 Pallet的使用率只为36%。另外,虽然现有的物流系统在部门之间有信息联系,但其有限的服务信息造成的信息网之间的联系不协调,给用户带来诸多不便。尤其是由于对国内货物的信息滞后等原因,降低了国内的货车运行效率。以1997年为例,全国货运汽车的空车运行距离率达到38.9%,其中自家用货车的空驶距离率为49.2%,几乎所有的车送完货物之后空车返回。
日本拥有自己的SISNET、ACTI ON、KIT等多种干线信息情报系统来调度空车。因此,很有必要建立随时连接货物与车辆的干线(或空车)情报系统。
④行政性
规章制度过多。放宽或废除现行的规章制度时,物流费用的节减效果为2兆212亿元,是GDP的1.2%。由于国家/经营使各种非效率、固板作法形成结构化,多样化的服务形式的出台和廉价的服务受到限制。就货物运输事业来讲,限制性的许可证制度和针对复杂的业种区别、货车数量的增减而采取的弹力性对策受限制,通对自律竞争的经济效率化受到阻碍,使营业性货运服务产业的发展受阻。
⑤对建立综合性物流SYSTEM重视不够。因为至今还不具备综合管理运输、保管、装卸、包装、信息的综合物流中心,导致交通量和物流费的增加。这削弱了产业的竞争能力。
日本早在六十年代已经开始认识到作为第三制利源——物流的重要性,通过民间和政府的合作,建立了大规模的物流团地。日本至今拥有二十个大规模化的物流团地(团地平均面积为224千坪)。韩国于1995年和1996年建成了富谷(10万坪)和梁山(10万坪)两处综合货物仓库。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但是因没有建立综合性物流系统起不到共同集散地作用,就连物流和贩卖功能之间的有机结合都很困难。货物流通功能和贩卖等商业性功能的有机结合,是大规模型流通团体发挥其诸多功能的关键,是确保中小制造业和流通业的销售效果的关键。但至今这两个功能之间的联系还很不够。
以上是韩国物流在改革中面临的五大课题,也是在推进韩国物流近代化过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从根本上封锁物流费的浪费源是节减物流费的唯一有效方法。物流产业的零碎性、过多性和非经济性是韩国物流产业的根本弊端。就运输业来讲,拥有不到十辆运输车的业体占全体的98%,资产不到一亿元的业体占73.5%;保管仓库业中传统仓库和自动、半自动化仓库各占50%,库存费分为仓库保管费和库存维持费两种,仓库保管费又分为以保管业为主的营业用仓库和自家用仓库两种;装卸方面,人力依赖率很高(达到60%),不使用货物托架(Pallet)的有30%左右;包装方面,KS(Korea stan dard)规格化率很低,连20%都不到;信息方面数据通讯交换服务为60%,电话依赖率为30%。由此可以看出,随着物流活动的开展而产生的损耗(Loss)分布于物流的各分支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