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地震勘探工程计价单位要从模拟型进入到数字型(2)

2017-09-02 02:27
导读:2 工程量(点次)的计算 2.1 每公里或每平方公里“点次”的计算公式 二维:每公里点次=每公里接收点数*每点接收次数。每公里接收点数=1000米/地下两

2 工程量(点次)的计算
2.1 每公里或每平方公里“点次”的计算公式
二维:每公里点次=每公里接收点数*每点接收次数。每公里接收点数=1000米/地下两个接收点之间的距离。点距等于道距的一半,道距50米时,每公里接收点数是1000/(50/2)=40个;道距40米时,每公里接收点数是1000/(40/2)=50个。
三维:每平方公里点次=每平方公里的接收点数*每点接收次数。每平方公里接收点数=10002 /地下相邻接收点之间的面积(面元面积)。道距50米时,每平方公里接收点数一般为10002/(25*50)=800个;道距40米时,每平方公里接收点数一般为10002/(20*40)=1250个。
2.2 概算中“点次”的计算
二维:点次=满次公里*( )*长度系数
长度系数随测线长度而减少,随仪器道数的增加而增加。当满次长度为12公里、240道时约为1.2。
三维:点次=满次面积*( )*面积系数
面积系数随区块面积的增大而减少,随仪器道数的增加而增加,由区块的长宽比的增加而减少,随区块的边数的增加而增加。当矩形满次60平方公里、560道接收时约为1.26。
2.3 预算与结算中“点次”的计算
点次=折合满次长度或面积*每公里或平方公里点数*覆盖次数
式中:折合满次长度或面积=(一次长度或面积 满次长度或面积)/2;
每公里或平方公里点数:二维=1000/点距;三维=10002/反射面元面积。
简单的计算公式是:点次=仪器道数*炮数。我把此乘积叫“道炮数”。端点放炮时,“道炮数”等于“点次数”。中间放炮时,如果在边点用半排列接收,则“道炮数”略大于“点次数”。
公式1简称“炮道”=“点次”,即炮数与相应仪器接收道数乘积之和=反射点数与相应覆盖次数乘积之和。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炮道,图1(a)中横向,4条线表示放4炮;每条直线12个点点,表示每炮12道接收。图1中,炮道=4*12=48。
点次,图1(a)中纵向,共16个点,从左到右各个反射点的次数是:1 2 3 3 4 4 4 4 4 4 4 4 4 3 2 1=48。
“炮道”是反射点的横向相加,“点次”是反射点的纵向横向,所以:炮道=点次。
图1(b)是图1(a)中满覆盖次数的反射点,共9个点。
公式2: sm=(s1+sf)/2
     式中:sm 折合满次长度或面积
s1 一次覆盖长度或面积(非设计满次面积)
sf 设计满次长度或面积
二维:折合满次长度,即每个反射点折合为满次覆盖的长度。把图1(a)中13-15号反射点移到1-3号反射点,这样1-12号反射点的全为满覆盖次数。这里,假设反射点之间的距离是25米,则:
一次覆盖长度:1-15号反射点,(15-1)*25=350米(图1(a))。
满次覆盖长度:4-12号反射点,(9-1)*25=200米(图1(b))。
折合满次覆盖长度号反射点(图1):
实际:1-12,(12-1)*25=275米(图1(c))。
公式计算:长度或面积=(一次资料长度或面积 满次资料长度或面积)/2=(350 200)/2=375米。实际与按公式计算相同。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注水井处理效果灰色模糊综合评判分析
中海油——勇于“亮剑”的绅士
上一篇:种子质量问题论(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