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部退化土地综合生态系统管理(1)(2)
2017-09-02 04:37
导读: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方法,最早是在1995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四届成员国大会一个专家组会议上提出的,2000年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的第五届成员国大
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方法,最早是在1995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四届成员国大会一个专家组会议上提出的,2000年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的第五届成员国大会上论证通过,全球环境基金(GEF)将其作为一个新的业务规划予以实施。
作为一种可持续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方法,综合生态系统管理将
生态学、经济学、
社会学和管理学原理仔细巧妙地应用到对生态系统的管理之中,以产生、修复和长期保持生态系统整体功能和期望状态。其主要目的是创立一种跨越部门、行业或区域的综合管理框架。它要求在制定国家土地退化防治规划的时候,从生态环境的整体性上去综合考虑各个因素间的相互联系,将跨部门参与方式运用到自然资源管理的计划和实施中去,探索优化资源和资金配置、创新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进而从根本上防治土地退化的新途径。
概括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方法,我们可以将其特点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综合性:生态、经济、社会全面综合考虑。注重运用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综合考虑生态、社会、经济、法律和政策多方面因素,从生态系统整体上考虑其功能和生产力,系统地分析生态系统内部和外部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寻求一种综合效益最佳的发展模式,推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二是系统性:跨部门、跨区域、多主体参与的系统管理。不局限于单一的土地类型、保护区域、
政治或行政单位,涵盖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将经济和社会因素有效整合到管理目标中。
三是持续性:照顾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避免“竭泽而渔、毁林而猎”的短期行为,遵循长短结合的方针,从更大的空间和更长的时间尺度上,综合地权衡各种生态系统的功能、优势资源和生产能力,有效地、可持续地利用其多种多样的产品和效益。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四是科学性:尊重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注意保持其生产潜力,在生态系统功能的极限内进行管理,措施力求科学和谨慎。一些物种陷入受威胁状态要通过保护来恢复,但种群增长过量也必须采取适当的调节措施,否则对整个生态系统也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五是人本性:把人类需求放在适当位置。承认并允许人类在不过分损坏自然的基本原则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产能力。同时,一旦发现已超过生态系统允许的限度,就应立即改变自己的计划,将人类的需求控制在合理的范围。
六是灵活性:管理计划因时因地制宜。充分考虑不同地区自然、经济、社会条件的特点,以及生态系统的区域差异性、复杂性,做到因地制宜。同时,考虑生态系统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管理计划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以便管理策略能对出现的新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对发现的问题做出适当的修改与纠正。
以上原则彼此密不可分,不能过分强调某一方面,而应根据各地生态系统管理的实际,因时因地予以灵活运用。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浅论中国农业生态环境的法治保障
退耕还林对我国宏观粮食安全影响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