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态面波勘探及应用(1)(2)
2017-09-09 01:10
导读:VR=VS·(0.87 1.12μ)/(1 μ); 式中:μ为泊松比; 此关系奠定了R波在测定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中的应用; ⑷ R波在多道接受中具有很好的直线性,即一致
VR=VS·(0.87 1.12μ)/(1 μ); 式中:μ为泊松比;
此关系奠定了R波在测定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中的应用;
⑷ R波在多道接受中具有很好的直线性,即一致的波震同相轴;
⑸质点运动轨迹为逆转椭圆,且在垂直平面内运动;
⑹ R波是沿地表传播的,且其能量主要集中在距地表一个波长(λR)尺度范围内。
依据上述特性,通过测定不同频率的面波速度VR,即可了解地下地质构造的有关性质并计算相应地层的动力学特征参数,达到岩土工程勘察之目的。
3 野外工作方法应用瞬态法进行现场测试时一般采用多道检波器接收,以利于面波的对比和分析。当锤子或落重在地表产生一瞬态激振力时,就可以产生一个宽频带的R波,这些不同频率的R波相互迭加,以脉冲信号的形式向外传播。当多道低频检波器接收到脉冲形振动信号后,经数据采集,频谱分析后,把各个频率的R波分离出来,并求得相应的VR值,进而绘制面波频散曲线。当选取两道检波数据进行反演处理时,应使两检波器接收到的信号具有足够的相位差,其间距△x应满足(λR/3)~λR,即在一个波长内采样点数要小于在间距△x内的采样点数的3倍,而大于在间距△x内的采样点数的1倍,该采集滤波原则对于不同的勘探深度及仪器分辨率和场地地层特性可作适当调整。当采用多道检波数据进行反演处理时,虽然不受道间距公式的约束,但野外数据采集时也应考虑勘探深度和场地条件的影响。一般来说,当探测较浅部的地层介质特性时,易采用小的△x值并用小锤作震源以产生较强的高频信号,即可获得较好的结果;当探测较深部的地层介质特性时,易采用较大的△x值,并用重锤冲击地面,以产生较低频率的信号,使其能反映地下更深处的介质信息,达到岩土工程勘察之目的。震源点的偏移距从理论上讲越大越好,且易采用两端对称激发,有利于R波的对比、分辨和识别,但偏移距增大就要求震源能量加大和仪器性能的改善。一般来说,偏移距应根据试验结果选取。就目前的仪器设备条件和反演技术水平,选用偏移距20~40m即可获得较好的测试结果。由多道检波数据反演处理后可得一条频散曲线,一般把它作为接收段中点的解释结果。实际上该曲线所反映的地层特性为接收段内地层性质的平均结果,故当探测场地地下介质水平方向变化较大时,只要能满足勘探深度的要求,尽量使反演所用的接收段减小,以使解释结果更具客观实际。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全国工程地质专家库系统的开发
工程地质随想(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