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桑树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

2017-09-09 06:20
导读:以科学的防治观为指导思想,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手段,积极开展桑树病虫害的治理工作。197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生态防治的国际组织经过环境质量

   
  以科学的防治观为指导思想,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手段,积极开展桑树病虫害的治理工作。197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生态防治的国际组织经过环境质量会议决定把害虫“综合防治”改称“害虫综合治理”,害虫的综合治理的提法优于害虫的综合防治,因为防治是一种方法,而治理是一种管理系统。把害虫综合治理的原理运用到桑树病虫害的防治上,以桑树为核心,根据桑树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通过采用一系列的农业措施和栽培技术,改造桑园环境,使其对桑树和有益生物生长发育有利而不利于害虫和病菌的生长、发育、发展,使病虫种群降低到经济损害水平以下,达到保护桑树,提高桑叶产量质量之目的。桑树病虫害的综合治理是以农业防治为主,以生物防治(病虫天敌在田间的自然控制)为辅,结合物理机械防治,少用或不用化学农药。由于桑树病虫害具有突发、反复、毁灭、常发和长期等特性,因而在防治中应狠抓前期预防,控制中期发展,加强后期防治,把各种防治措施有机结合,综合控制病虫发生,确保蚕作安全。
  2.1完善桑树病虫预测预报网络 
  搭建信息平台,共享资源,指导并服务生产。充分利用病虫测报信息,对桑树病虫灾害性事件实时监测,对暴发性病虫实时监控,快速反应,从容应对。建立害虫发生的预警机制,为防治工作做前期准备。确立主要、优势害虫,科学制定防治阈值。分析气候环境动态,调查害虫发生基数,根据当地桑树病虫档案,抓住桑园主要发生的害虫进行密切观察、跟踪,掌握其发生态势,确立主要防治对象,兼顾防治其他害虫。桑园中不可能仅仅只有1种害虫发生危害,所以在防治实践中,要以桑园田间虫口复合发生指标来确定防治阈值。'

  2.2提升农业防治意识,强化农业防治措施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除草、耕翻、冬季清园、整枝修拳、束枝剪梢、挖病株、掏蛀屑、刮虫卵等。把桑树病虫防治贯彻桑园管理的全过程,将桑园管理的各项工作与防病治虫相联结,营造“防重于治”的氛围。 
  2.3应用生物防治技术 
  为了防治桑树病虫的危害,开发安全、高效的能替代化学农药的生物杀虫剂是防治害虫的趋势,当然,天敌的保护与利用也必须高度重视。 
  2.4科学合理地进行化学防治 
  在桑树病虫的防治中,化学防治起主导作用,应选择防治桑树病虫的专用农药。一是在目前农药市场品牌、品种纷繁中筛选适合桑树病虫防治的农药;二是根据桑树病虫防治特点结合家蚕对农药的高敏感这一特性,有针对地开展桑树病虫防治专用农药的研发,保证生产安全。 
  抓住关键时期,科学用药,以最小最便捷的投入取得最好的病虫防治效果,由于桑园建设及目前养蚕、制种的责任制形式决定了桑树病虫的防治必须实行统防统治,统一筹集资金,统一用药,统一技术要求,统一防治时间,从防治时间来看,能抓住最佳防治适期,从防治空间上看,能增加防治效果,从防治措施上看,能有效避免家蚕农药中毒。桑树病虫防治的关键时期:—是春季“白条治虫”,二是夏季“白拳治虫”,三是冬季“关门治虫”。改进喷药技术,提高农药有效施用率,针对优势害虫的发生,选择对口农药,一药兼治、混配兼治,注意桑叶正反两面都必须喷到药液,配药对水应严格按照用药数量和浓度标准,规范配制,保证用药量。根据桑树不同的生产期、地理环境、气象条件及药械、害虫发生部位、农药类别确定施药方法。 
  2.5提倡应用物理机械法防治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利用害虫对光、温等的特殊趋性和习性,采用黑光灯诱杀、阳光杀虫、食料诱杀、潜所诱系等防治桑树害虫。 
  2.6重视灾害性气候对桑树病虫发生预警机制 
  灾害性气候是指由于气候异常或异常气候条件而使桑树生长与养蚕环境遭受为害或破坏,其主要特点有:①来势比较突然;②发生频率较高;③受害面广量大。灾害性气候除本身直接危害蚕业生产外,由于其对环境的改变,使得桑树病虫的发生也出现了异常。例如,灾害性的厄尔尼诺气候的发生,常常出现夏季雨带,长时间滞留在长江以南,在雨水偏多、凉夏气候条件下,桑尺蠖、桑螟、桑瘿蚊等害虫的后续世代以及桑赤锈病、桑灰霉病等病害得以免受伏夏高温干旱天气抑制,当这些桑树病虫害的田间优势,特别是经过一个温暖冬季积累起来的田间优势,一旦确立即会迅速暴发成灾;而长江以北的地区常会出现大范围的旱情,不但影响夏季桑树生长,还会引发桑树红蜘蛛、桑蓟马等微体害虫的暴发成灾。为此,蚕业工作者必须关注气候动态,根据中长期气象预报,特别是有可能发生的灾害性气候变化。结合当地桑树病虫调查基数、可能发生种类,利用蚕业网络及现代信息平台,建立预警发布机制,准备多套防范预案,服务蚕业。

上一篇:论认识的主体性与客体性 下一篇:没有了